刘孙恒:5年花2万亿,城建的脚步别太快

19.02.2014  20:23

  日前,武汉市市长唐良智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称,武汉5年内的建设计划将花费200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2万亿元)。上万个工地同时开工令学生找不到回校的路。另据统计,中国约有10个城市每年城建投资都在千亿规模,个个堪称“豪可敌国”。(2月19日中国新闻网)

  理论上说,由于我国是后发国家,在城镇化仍有很大空间的情况下,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并无不可。但是,当每年城建投资在千亿规模的城市都有10个左右,真的可称“豪可敌国”,城市建设偏离了城镇化的正常轨道,个个城市都幻想着毕其功于一役,“赶英超美”,城市建设反而更似为一场集体狂欢的游戏,显然亦让人忧虑和深思。

  揆诸现实,缺乏妥善的市场评估与风险分析,盲目的堆积钢筋水泥,导致资源浪费的现象已是比比皆是:城市里那诸多的标志性建筑,由于往往是“早产儿”,最后不是瞬间殒命,即是沦为废品;沉溺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人们,哪怕是牵强附会甚至拉郎配,仍要搭出个文化台子,什么“孙大圣故里”、“西门庆故乡”等一时之间竞相出世,但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许多名人的故里往往中途就荒废了;最启人深思的是那些“造城”运动,一座座变为空城、鬼城的新城,无异于活生生的血的教训。

  也许主政者在投资巨资搞城建时,是有妥善的市场评估与风险分析的,是经得起程序的检验的,但大肆的城建,仍让人忍不住发问:城市的灵魂跟得上城建的脚步么?我们常说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讲求的是人的城镇化,“城市风光,千里工地,万里轰鸣”的画面下,城镇化又有没有脱离“”的内核?“城市看海”尚是下雨天惯常的图景的语境下,我们的城市是否已能抵挡住一场暴雨的考验?除此之外,可能衍生的房地产问题、土地财政问题、土地债务问题等等,则是更大更棘手的难题。

  著名评论员童大焕曾有一段脍炙人口的话:“中国哟,请你慢些走,停下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不要让列车脱轨,不要让桥梁坍塌,不要让道路成陷阱,不要让房屋成危楼。慢点走,让每一位公民都顺利平安地抵达终点,每一个生命都有自由和尊严,每一位公民都不被‘时代’抛下!”对于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建设亦如此,毕竟,美丽、幸福的城市不是短期内能建设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