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美村亦美,去留两相宜

16.02.2014  13:19

  本报记者 黄继妍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必须以人为核心,必须着力构建城镇体系,必须坚持镇村联动促进城乡一体化。2013年,我省城镇化建设越来越注重质量的提升,关注人的需求,努力让城乡更美丽、更宜居、更有生命力。

  从贪大求快到精雕细琢,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推进城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靠“拍脑袋”决定,要科学规划、精雕细琢。我省推进新型城镇化顶层设计,加快了《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报批进度,构建了“一群两带三区”的城镇空间结构体系,全省建制镇以上的总体规划实现100%覆盖。

  “过去,我们推进城镇化看重的是规模和数量,现在关注的是质量,讲究的是适宜人居。”省住建厅副厅长曾绍平告诉记者。2013年,全省11个设区市中心城区城建重点项目多达1198个,投资金额超过7400亿元。重点推进旧城区改造、棚户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地下管网建设……一张张规划蓝图在建设者的手中变成现实。如今,城市不仅有高楼大厦、现代地标,更有绿地公园、传统街区,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功能不断完善。

  城市,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乡村,也成为人们的幸福家园。去年,我省出台《关于加快百强中心镇建设推进镇村联动发展的意见》,首批百强中心镇的名单一公布,就掀起了各地加快城乡统筹、镇村联动建设的热潮。在中心镇的规划中,学校、卫生院、敬老院、文化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还有农贸市场,都有了各自的位置。

  龙南县夹湖乡牛坑小组村民宋应胜说:“以前,村里最有面子是在城里买套房,现在经过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后,我们房前屋后有山有水,城里人都羡慕。”实际上,我省已有三分之一的农民过上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住整洁房、上卫生厕、用洁净能”的舒适生活。

  从农民工到新市民,未来生活更美好

  九江县城门乡的黄辉在九江市工作5年了,去年9月开始,他告别了工地板房,带着一家三口搬进了64平方米的公租房。在九江,像黄辉这样住上了公租房的进城农民有5.2万余人。

  目前,我省农民工总数有779万,其中30%在省内就业。“新型城镇化主要解决农民进城问题,要让他们有活干、有房住,进得了城,也呆得下去。”曾绍平认为。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省不懈努力——去年1至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197.8亿元,同比增长12.3%。工业化的加速推进,为城镇化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与此同时,遍布全省的23个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返乡创业园、创业基地,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创业、职业培训、社会保障、法律维权等各项服务。去年以来,全省家庭服务业新增就业人员近5万人,新增发放小额贷款的近两成给了农民工。

  从农民工到新市民,需享同等市民待遇。今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共办理“农转非”户口8万余人,办理流动人口居住证42万余张。全省地级以上城市已分配给农民工公租房1.2万套,占地级以上城市公租房已分配数的43%。公办学校和民办教育共同努力,保证了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按时上学。省民政部门从福彩公益金中列支800万元用于社区示范点建设,规定所有社区服务设施都要向农民工开放……

  展望2014年,我省将召开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出台加快城镇化的政策。随着规划蓝图的一一落地,未来城乡生活一定会更美好。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