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称近六成城镇家庭幸福感达到期望 好于农村

20.05.2014  09:23

制图:张芳曼

  在城镇化快速“成长”的过程中,影响家庭幸福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城市与农村的家庭幸福感有何差异?

  日前,国家卫计委和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在京举办“2014国际家庭日中国行动——聚焦城镇化与中国家庭幸福”论坛,发布报告称,当前城镇家庭的幸福感水平总体略高于农村家庭。人口流动中,保证家庭完整至关重要。养老担忧、社会信任、安全问题是城乡家庭的共有困扰。

  流动人口家庭分离问题亟待解决

  “幸福家庭”都是相似的。调查显示,无论城乡,在回答“您认为影响家庭幸福的最重要的5个因素是什么”时,“夫妻和睦”“家人身体健康”“儿女懂事”“长辈通情达理”“生活有保障”以及“家人团聚的时间多”等,都是比例较高的选项。

  报告认为,家庭关系成为影响家庭幸福的最突出因素,夫妻关系是重中之重,其次是代际关系。长辈不够“通情达理”、子女不够“懂事”成为代际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而“家人团聚”对家庭幸福的影响,已经超过“孩子有出息”“有房有车”等因素。

  此次调查抽取的样本覆盖了东、中、西部10个省市。东、中部地区更看重“家人团聚”对家庭幸福的提升作用,中、西部地区家庭更倾向于“有房”。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表示,当下住房成为我国家庭的最大支出和最重要财产,经济落后地区对于“有房”的诉求更为强烈。东、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口流动频率均高于西部,造成更多“人在他乡”的现象。快节奏生活、高压力工作学习使“小家庭”往往到晚上才能共处一室,“大家庭”一年难得聚上一回,因此更珍惜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光。

  调查发现,城镇家庭幸福感水平总体上高于农村家庭。近60%的城镇家庭幸福感得分达到了自家的期望水平,农村家庭的这一比例是45%。城镇家庭内部关系略好于农村家庭。

  “家庭关系不够和谐,会导致人们一方面更多地关注个人需求,忽视或不愿关注其他家庭成员;另一方面转向朋友、同事等家庭外社会关系,寻求心理慰藉。”翟振武强调,以往对人口流动多是短期经济利益的考量,缺少家庭幸福的视角,忽视了长期家庭分离对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流动青壮年之间代际关系的损伤。今后城镇化进程中,应着重为流动中的“团聚”提供制度保障,促进流动人口家庭化、市民化。

  养老担忧成为城乡家庭共同困扰

  调查结果显示,在影响家庭幸福的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方面,城镇家庭情况好于农村家庭。

  收入水平和收入公平影响家庭幸福。城镇家庭收入水平高于农村家庭。收入公平性对城镇家庭幸福的影响更大。

  房子数量与家庭幸福感成正比。城镇家庭的住房情况好于农村家庭。农村家庭无房的比例高,城镇家庭多套房的比例高。

  健康是幸福的“本钱”,重大疾病在城镇家庭的占比低于农村家庭。我国家庭中,家庭主要成员有残疾、家族遗传病或者重大疾病的占3.8%。农村家庭该比例为4.4%,稍高于城镇家庭3%的水平。

  养老保障水平普遍较低,养老担忧成为城乡家庭共同困扰。27.29%的农村家庭对养老保障不满意,高出城镇家庭2.49%。养老方式上,农村居民更愿与子女同住,打算机构养老的约有6.3%,期望与子女同住者为40.42%;城镇居民这个数字分别为8.94%和31.46%。

  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景军指出,家庭幸福大厦的构筑需要和谐家庭关系的基石,也离不开基本物质生活条件、身体健康和养老保障的砖瓦。这要求政府制定政策时,应同时考虑提高收入水平和缩小收入差距,减少贫富差距对公众幸福感的负面影响。加强对无房家庭的住房保障力度和对大病救助力度。完善养老保障体制,扩大养老保障范围和水平,强化养老服务体系支撑能力,关注促进老年人精神健康。

  城镇家庭安全感更低

  调查显示,当今社会普遍缺乏安全感。时而担忧人身安全的家庭高达3/4,时而担忧财产安全的家庭超过六成。父母对子女最关心的问题中,“健康”“安全”位居榜首,排在“学习成绩”之前。

  城镇家庭的安全感明显不如农村家庭。不同程度牵挂人身安全的城镇家庭约占76.37%,农村家庭为70.37%;牵挂财产安全的城镇家庭约占66.43%,农村家庭为60.19%。

  农村家庭邻里关系并未好于城镇。数据显示,农村家庭愿意在需要时帮助邻居的约占79.08%,不及城镇家庭的相应比例80.17%,而农村家庭存在邻里矛盾的约占57.16%,超过城镇家庭56.73%的比例。

  公众诉求表达渠道较少,农村家庭更缺乏渠道。农村家庭缺少表达渠道的比例为48.54%,城镇家庭为41.62%。

  翟振武认为,近年来,校车事故、食品安全隐患等安全类问题频发,成为父母最担心子女健康及安全状况的主要原因。安全问题和信任危机成为城乡家庭的共同忧虑,亟须进行社区建设,不仅要打造安定的社会环境,而且要培育稳定的社会预期。此外,在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拓宽农村家庭诉求表达渠道是稳定农村、幸福农民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