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着力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26.12.2014  23:35

        新华网武汉12月26日电(记者梁相斌 熊金超 黄艳)“下乡锻炼中,我遇到一个来自福建的‘亿万富翁’。见到他时,他和他的儿子都挽着裤腿,手握锄头,跟农民一起在垄地,怎么也看不出他是拥有多家公司的老总。”华中科技大学大三学生秦钰杰说,今年暑假在湖北大悟县河口镇锻炼的25天改变了他很多认识。

        “马克思主义就讲实事求是,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引领社会风尚,更应该坚持这个道理。”秦钰杰说。

        与秦钰杰一起下乡锻炼实践的还有另外52名大三学生,他们都是湖北省首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学员。

        今年3月,湖北省委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提出在大学生当中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并将此作为省委抓的党建工作、优秀人才培养工程和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工程。

        据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张桂华介绍,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通过笔试、面试、心理测试、体检等多个环节的筛选,在全省20多所高校的1000多个报名者中优中选优。他们从大二暑期开始到大四毕业期间,接受实践锻炼和理论学习,每半年进行一次考察跟踪培养。

        “这是近年来中共首次提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行动。”国家行政学院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峰说,这释放出一个明显信号,即执政党正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打造其事业的接班人,培养未来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

        在刚刚过去的几个月里,秦钰杰和他的同学们到基层乡镇进行实践锻炼,进城市社区观摩学习,集中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参观革命老区,甚至在国庆假期还赶往四川重走了一段长征路。

        给这批学生讲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欧阳康说,今天的青年学生虽然少一些对马克思主义的天然感情,但是仍然有不少希望了解马克思主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青年人。这份求知欲和热情应当好好呵护,好好培养,让他们从自知到自信最后到自觉,加快他们的思想成熟和政治成熟。

        高三加入共产党的武汉大学大三学生许可,来自一个小康家庭,自小生活无忧。在“青马工程”锻炼实践中,她去了连续5年干旱的湖北京山县。

        “一天走了7个村庄,印象最深刻的是基层党员干部,他们和群众一起投入到抗旱救灾中。”城市里长大的许可回忆起暑期抗旱,俨然一个“女汉子”。

        原本打算毕业后做外语翻译或者进入国企工作的她,现在更加坚定了报名之初的想法,“到农村或社区基层工作,直接服务群众、服务社会”。

        秦钰杰暑假下乡锻炼的大悟县金墩村是中共红色革命老区,党员大多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0年党龄的老支书张友群说:“我的孙辈们都向往大城市,他们对入党没有兴趣。但农村是我们党起家的地方,阵地不能丢,应当后继有人啊。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左亚文说:“经济社会发展和开放带来了价值多元化,青年人的选择更多,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作为执政党,必须有培养价值认同的接班人的意识,且一刻不得松懈。

        2007年,共青团中央启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截至今年,全国已经累计有1500名青年接受相关培训,其中湖北累计培训90名青年大学生。

        一直关注“青马工程”的刘峰分析认为,从培训项目主导、方案制订、培训内容、实践导师和理论导师的安排等多个方面看,湖北省委的“青马工程”是在此前工作基础上的升级和创新,它的效果非常值得期待。

        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一直主导这个培训项目,不仅亲自给这些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和运用,还鼓励学生们坚定信仰,要敢于“举旗”“亮剑”。

        “一个政党常怀‘后继’之忧患,有助于它激发活力和积蓄新生力量。”刘峰说,改革开放后的今天,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下,如何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坚定信念的接班人、建设者依然是中共必须重视的课题。

        “我们是执政党,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就当主动为之、敢于为之、积极为之。”给学员们授课的武汉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周叶中说,大学里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把马克思主义教育做实做活,真正吸引一批青年人信仰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