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 基层党建巡礼】人文学院:“微党课”传递“大能量”,铸就“大信仰”

17.10.2017  02:24

              编者按:实践发展永无穷期,党建探索永无止境。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深刻认识政党定位后作出的新的战略决策,是一次党建观念、工作作风、活动方式的系统变革。在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责任更重、任务更紧、意义更深远。如何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委教育工委的指导下,校党委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为根本原则,把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作为基本目标,把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作为内在要求,围绕“保方向、凝人心、强基础、重作风、严要求”的党建工作思路,强化“一核两基三创五评”工作机制和措施,坚持以党委领导为核心统领大局,大力加强校属单位党组织保障作用和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组织部、宣传部联合推出系列报道,将从抓党建责任的落实、抓基层组织的政治引领等方面,展示江西财经大学基层党建工作中的特色亮点,喜迎党的十九大。

 

针对以往党员缺乏参与性、形式缺乏创新性、教育缺乏针对性的问题,人文学院各支部积极探索,创新党课形式,以“”、“”“”、“”的“微党课”实践,对党课教育进行改革创新,不仅增强了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也使党员队伍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这也是我院各党支部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创新“三会一课”的活动方式和重要载体。

众——变“一人讲”为“大家谈

        微党课在教育主体上突出“”。“微党课大家讲”,强调人人参与,注重实际成效。这种方式改变了以往“”者累,“”者乏的状况。微党课借助微信群、QQ群,回答党员最关注、最困惑的热点难点问题,灵活运用微信图文影音并茂、实时对讲、精彩内容推送分享等突出特点,将授课“一人讲”变为“大家谈”,将“大课堂”变为“小讨论”,使党课教育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真正做到党员学习常态化。通过开展微党课比赛,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并将其作为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有效载体。

短——变“长篇大论”为“短小精悍

微党课在时间长度上注重“”。时间改短,效能得以提升。传统党课存在人员召集不齐、安排松散、时间长、效果不好等问题。“微党课”设置时间上限,力求内容改精,增强吸引力。授课者提前精心组织准备,从党的政策方针、党章党纪、民心民声、先辈先进等大主题中选取小切口。讲课的切入点选取准确,内容短小精悍,形式新颖别致,用身边人讲身边事,道身边情、说身边理。这种生动活泼、深入浅出,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形式更加贴近学习和工作实际。

活——变“枯燥呆板”为“生动鲜活

微党课在表现形式上注重“”。在我院开展微党课征集时,党员学生结合专业特色,特别是新闻学、广告学党员学生,将党章党规、系列讲话、榜样事迹等以视频形式录入微党课之中,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进行展示。微党课灵活的上课形式,打破了职务、岗位、资历的限制,把讲台交给普通党员,变“一言堂”为“党员讲坛”、变“一人讲”为“人人讲”、变“一片听”为“大家议”,强化党员互动交流。语言风格上,注重运用生动事实、典型事例讲清道理,用清新朴实的话风文风,变抽象为形象,变复杂为简单,真正做到把真理力量、逻辑力量与事实力量结合起来,使党课更加生动鲜活。

实——内容贴近实际,成效实实在在

微党课在内容上注重“”。围绕党员最关心的问题,充分发掘党课教育资源,说实话、谈实情,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突出实践特色、注重实际效果。比如我院暑期实践团将项目选题和学院专业特点结合起来,完成了一部红色微电影——《井冈红》。在拍摄过程中,实践团发扬红军不畏艰苦的优良传统,突出“红色”信仰。该项目成功入选团中央“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季专项,并从全国721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优秀课题”的称号。

”、“”“”、“”的“微党课”形式,不仅使得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增强,也使我院“三会一课”制度实现了党员学习全覆盖,工作思路得以拓宽,学习内容更加明确,为基层党建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文/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