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基金子公司暂停通道业务 监管层倒逼风控

11.10.2013  12:46

  一边是队伍迅速扩容的竞争,一边是风险不断累积的忧虑,“海水”与“火焰”的交织,正是基金子(财苑)公司的生存现状。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了解,尽管心有不甘,但监管层对基金子公司业务的“整肃”还是倒逼一些基金子公司对自我风控进行了重新审视,并开始收缩部分风险与收益不成正比的业务。继此前深圳、上海各有基金子公司被监管部门叫停票据类业务之后,日前又有基金人士向记者透露,北京一家大型公募基金的子公司已悄然暂停了证券通道业务。

   通道业务被暂停

  “太疯狂了!什么业务都做!”昨日,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督察长在谈到基金子公司现状时发出如此感慨。

  他说,虽然目前尚未曝出风险案例,但随着基金子公司管理规模的不断扩大,风险已经层层累积,其实,基金公司现已到了不得不防的时候。

  据他透露,前段时间,监管层召集上海、北京、广州三地基金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专门进行了业务探讨,主要提及的就是业务风控问题。

  “不久前,深圳和上海都有基金子公司的部分业务被监管层强制叫停,虽说到目前为止,也只是个别公司被"指导",且它们被暂停的业务也确因触碰了资金池等原本监管层就已明令限制的业务。但不可否认,此举还是让基金子公司看到了监管层新的态度—对这个正在迅速扩大的领域提高了重视,敲响了警钟”,该督察长坦言,监管层正在酝酿推出针对基金子公司业务风险管理的相关细则,而作为基金公司自身,加强风控更加必要,谁也不想成为“第一个爆气球的人”。

  近两日,记者通过与多位基金子公司相关人士交流得知,大部分基金子公司都已悄然收缩了旗下业务。上海一家大型基金子公司的业务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对于一些利润率小的通道类业务,尤其是证券、期货等权益类项目,他们已不再热衷,都是项目找上来,再千挑万选,除非是特别好的,否则不做。

  前述业务人员透露,公司刚成立时,做通道业务一方面是上手快;另一方面,主要是为了扩大规模,给董事会和市场留一个好的印象。后来,随着其他类型业务的展开,公司开始逐渐考虑利润率以及项目风险与收益的比率,这些只有“万分之二三”的业务就变得没有优势了。

  多位受访的基金人士认为,不再盲目扩张,重视风控,是基金子公司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走向成熟的表现,当然,监管层对基金子公司强化监管的预期加速了这种转变。

   子公司遭遇生存危机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基金子公司的队伍正在加速扩容。十一前夕,华安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和诺安基金扎堆宣布设立基金子公司。基金子公司的数量现已增加到52家,按照已成立的85家基金公司计算,超过六成的基金公司均已设立了自己的子公司。

  此外,今年下半年以来,尽管公募基金行业整体走入了瓶颈期,但是新基金公司以“视死如归”的架势,成群结队地竞相成立,如国寿安保基金、中金基金、圆信永丰基金、华福基金、永赢基金等蓄势待发;上银基金、兴业基金等还在襁褓里,业内人士预计,至今年年底,公募基金成员突破90家将是大概率。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准、新公司的共性在于成立的最大目的并非是公募业务,而是看中了子公司的灵活,如中英、上银基金等成立后均先开展非公募业务;兴业基金等刚刚成立便加紧设立了子公司,而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人员同时招聘。

  “基金子公司在快速发展业务的过程中,风险控制意识的确存在不足。其实,不论是监管体系还是基金公司自身的风控体系都不完备”,基金分析师崔伟表示,基金子公司就是个融资平台,融资类业务肯定有风险,不出风险才是奇怪的。

  “相对来说,小型的、新成立的基金子公司业务风险会更大一些”,日前刚刚成立子公司的一家小型基金公司的总经理向记者坦言,新成立的子公司要先扩大规模,以站稳脚跟,必将从通道业务入手,但他们控制风险的能力、抗刚性兑付的能力都较弱。

  “通道业务都是从银行出来的,营销与资产控制等都不需要基金公司参与,如果是"一对多"形式,到时产品出现问题,银行自己接不回去,基金公司就将承担责任”,前述总经理表示。

  记者了解到,新的基金子公司之所以抓紧时间成立,与想在监管层风险管理细则出来前方便开展业务的确有一定关系。

  此外,9月底,中信银行已公告获批理财资产管理业务试点,银行业正式宣布进入资产管理领域,这对基金子公司来说无疑是“狼来了”。

  上述受访的基金公司督察长指出,银行一旦放开资产管理,基金子公司将遭遇生存危机,银行会拿住那些利润高、风险小的项目,而留给基金子公司风险相对较高的项目。届时,基金子公司曝出风险的可能性更大。不过,他也预计,银监会可能会限制银行资产管理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