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堤就是守家 ——鄱阳县潼丰联圩干群防洪侧记

24.07.2016  10:34


                                    柘港乡潼丰联圩防汛指挥所

  “带我们几位采访的同志去看下湖景房”,一听我们是省水利厅防汛抗洪宣传组下来采访抗洪抢险先进事迹的工作人员,上饶市防办高级工程师张国林对笔者一行兴奋地讲道。听到湖景房,一行人面面相觑,笔者心里还在想,现在的防洪条件居然这么好了,抗洪还有湖景房住?

  带着这个问号一行人驱车前往。出了鄱阳县城,便是一轮又一轮的崎岖山路,好不容易到了一段直路,还暴土扬长,大概一个半小时,车子停了下来。

  只见路边一栋小房子宛如屹立在内湖边上的一座小堡垒,门口上挂一条横幅——柘港乡潼丰联圩防汛指挥所,门口旁一排红色油漆字书“防汛临时党支部”。走进去,大厅里摆放着一张掉了漆的桌子,桌子旁是两排长板凳,“这是我们的会议桌,大厅就是我们的会议室”该所副指挥长张松青对笔者一行说。再往里走,大厅左右两侧一共有三间小屋,其中一间小屋泡面和矿泉水就占满了将近一半的空间,另外两间小屋分列着两台风扇和四张简易木板床。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之前张国林高工所提到的“湖景房”,笔者在心里不禁在心里为当地干群这种能吃苦能耐劳的品质默默地点了个赞。然而,艰苦远非眼前这些,在这里,还有一个个可爱的人儿,可歌的事儿…

  小人物现大情怀

  “你去哪儿?”…“去抗洪”…“政府让你去的吗”…“不是,我看他们都去了我也想去”。这是当地村民张高峰带着自家挖掘机和装载车离家前和妻子的简单对话。

  7月3日以来,潼丰联圩水位持续上涨,圩堤多处出现穿洞、泡泉、塌方和裂缝等险情,这些都让36岁的张高峰看在眼里、挂在心上,当天,张高峰开着自己挖掘机和装载车便来到了联圩帮忙,截至发稿,机器一直留在联圩。

  原本张高峰在当地包了一个工程,由于抢险,他抛掉每天可收入将近3000元的工程,冒着洪水的危险来到这里。由于之前承包的工程有合约在先,张高峰不得不另外请人做自己承包的工程,这样算下来,他每天有5000元的损失。“一旦溃堤家都没了,哪里还有工夫去考虑损失,如果需要,我家开的两个小旅馆也可以腾出来给武警官兵住。”当笔者问及每天这么多损失有没有想过后悔时,张高峰这样回答。

  要知道,水位超警戒线时,在脆弱的大堤上驾驶挖掘机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每一个动作都要谨慎再谨慎,以免给大堤增添更多的负担。尤其是在水已基本要漫堤、还有可能存在泡泉的情况下,一不小心便会机毁人不测。而张高峰,早已义无反顾把家安在了挖掘机上。

  张高峰自带挖掘机义务抢险的事迹在当地传开后,先后有汪文华等一批当地村民开着自己机器来到了联圩,“张高峰”们和他们的挖掘机、装载车俨然成了潼丰联圩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老站长的“心念念

  潼丰联圩(柘港段)属万亩以上圩堤,全长14.5公里,自7月上旬实行24小时圩堤驻守值班以来,已近花甲的柘港乡水务站站长卢国华便从7月3日至今没有踏进家门一步,基本上每天都是晚上两点钟之后睡觉。险情过后,很多年轻同志劝他回家休息下,而卢国华每次都是用一句“我家就是这里”将他们回绝。

  7月5日晚,卢国华在巡堤时发现有堤上出现了直径1.2m的穿孔,以他的经验来判断,如若20分钟内不把这个穿孔堵掉将有溃堤的危险,一旦溃堤,联圩属1.3万亩良田将不保,1.45万群众将蒙受损失。危及情况下,卢国华想都没想,打完电话叫完人当即脱下衣服下水探洞,等到救援人员赶到后卢国华已经成功探明了穿孔的具体位置,为救援争取了宝贵时间。经过一番有序的压水、填充,穿孔被成功封堵。

  当天采访完卢国华时恰好午休时间,为了能让他晚上有精神继续坚守便建议他稍作休息,笔者刚站起脚,卢国华便掏出了每天休息前要吃的降压降糖药准备服用。经了解,原来卢国华老站长患有多年的血压、血糖病,连日来,他是每天兜里揣着“拜糖平”去巡堤的... 

  美少女变“女汉子

  在采访过程中,有几个“小黑妮儿”一直端茶倒水,休息间隙笔者找她们闲聊了几句,原来这几位才是这栋“湖景房”真正的管家,因为这里面所有人的后勤保障全部由她们负责,物资调度、送饭、打扫卫生、接待等事务事无巨细。

  这几个“小黑妮儿”名字分别是李群、方颖、吴毓冰,均为90后,刚刚毕业不久在乡政府工作。因为“湖景房”空间有限,她们每天不管多晚都要回家住,但自打来到这里,凌晨前是根本没有回过家的,第二天一早还要赶到这栋“湖景房”,重复着前一天的事情。

  当问她们能不能把近期拍的抗洪照片给看下时,她们打开手机相册,笔者惊讶的发现,在她们手机里,7月之后全是抗洪现场照片,之前都是一些姐妹自拍、风景照。原来,她们也和这个年纪的少女一样,有着爱美的天性,只不过来到这里后,用自己“女汉子”的一面挑起了当代青年肩上的责任。还有,自拍照里的她们与当天见到的“小黑妮儿”判若两人,不过都很美,一种是外在美,另一种则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美... 

  其实,在潼丰联圩、在鄱阳,乃至在整个江西,这样的“湖景房”举不胜举,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他们的坚守与付出仅仅是出于一个朴实的动机—“一方水土养了一方人,我们这方人就要守好这一方土地”。因为在他们心里,保圩就是保命,守堤就是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