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治堵开局之年砥砺前行 五年治堵需民众共赴约
中新网杭州12月28日电(见习记者 祝晓艳)“怎样才算不堵呢?”2013年浙江轰轰烈烈的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大行动之下,未见明显效果的民众不禁提出疑问。
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谢济建表示,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莫过于公共交通发展滞后,停车设施紧缺,交通违法行为频发。
开局之年行将结束,杭州、宁波和温州的交通现状给民众的感觉尚未有明显改善,行车难和停车难依然是困扰民众出行的最大问题。
车量井喷超过车位增长 停车难未显缓解
“最直观的变化就是车子越来越多,电瓶车越来越多。”坚守在交通第一线的交警,浙江杭州下城交警大队三中队的指导员胡浙宁对近几年的交通变化做出了描述。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提高,浙江省逐渐进入了汽车“井喷”时代。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浙江机动车保有量为1309.6万辆,近年来每年净增机动车近100万辆。浙江仅仅用了10多年时间,就进入了西方国家费时100年才形成的汽车社会。
“(浙江省)车辆的增长现在是无序的开放,处于自然状态,增长率很高。所以这点是很焦虑的。”浙江省交管局副局长宋晓春认为,堵就是因为车流量太大,车辆增加太快。
车辆的爆炸式增长俨然给治堵工作出了个大难题。宋晓春给记者做了一个分析,每个月浙江全省的汽车增加约为10万辆,分摊到每一天也就是3000多辆。也就是说全省公安机关、志愿者及协管员,每一天的努力要有成效,就得要多容纳这一天所增加的3000多辆车。
相对于快速增长的汽车数量的是增速缓慢的停车位数量。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浙江共新增专用停车位167705个,减少影响交通功能的路面停车位15910个。
“配套建出来、挪作它用腾出来、地下空间用来。”在浙江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的一次全体会议上,谢济建表示,需要努力让占道停车减下来,还道于行车。
另外,浙江省建设厅还结合“三改一拆”行动推进地下空间开发,将住宅车位配建标准从现行的0.48泊位每户提升到1.02泊位每户。
以杭州市为例,今年该市对道路停车泊位进行了大规模整顿,截至9月底共取消5000多个影响交通的占道泊位。
政策一出,不少民众惊呼停车更加困难了。
杭州市交通研究中心副总工罗斌针对道路停车泊提出了“两分说”的说法。一方面,对于八九十年代之前建设的老旧小区,由于缺少车位,在一定时期内利用路边停车是没有办法的,但需要建设车库进行转移。
另一方面,很多小区,尤其是新世纪建成后的新小区,小区里面与周边停得满满当当,但是地下车库却很空。这种普遍的怪现象也在告诫相关人员,管理需要及时跟上。
但总的来讲,道路资源首先不是为了“停”,而是为了“行”。道路停车泊位的取消虽然暂时让车位更加紧张,但将有助于交通通行压力的缓和。
城市建设抵消制堵成效 公共交通是关键
地铁、高架、道路拓宽……随着一系列的城市建设的铺开,交通拥堵也出现了为期不短的阵痛期。
杭州市交通研究中心副总工罗斌表示,正在建设的道路和基础设施也明显滞后于车辆增速,以至于交通运行出现“黎明前的黑暗”。
治堵工作开始阶段很多地段由于轨道交通、节点改造施工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占用路面,影响道路的通行和交通的组织。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治堵工作开展的成效,给交通通行也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无论是地铁还是高架的建设,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出行更便捷,让交通更畅通。但无法回避的是,城市建设令五年治堵变得更加严峻。
以杭州为例,地铁二号线穿城而过,原本就高负荷的城区主干道被长达数年的占用或者部分占用,交通形势也明显出现了危机。
一位家住庆春路附近的民众告诉记者,自从修地铁后,他家门口的一条小巷成为了主干道,每天回家的最后几百米要开车半个小时。
“我们拥堵的主要原因是规划与实际脱节。”罗斌还认为,杭州主城区规划也与实际脱节。只能容纳180万左右的城市人口,但现在单户籍人口就接近220万,大大超过了预计。
罗斌介绍,这些超出的人口按规划理应疏解到包括下沙、滨江等三个副城,但现在并未实现。
同时,相对于已经向外扩散的居住区,医院、大商场、办公楼等重要设施却依旧都在主城区之中,加大了交通出行的需求。
“未来浙江要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推进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优化,通过“职住平衡、产城融合”,从源头上减少交通出行。” 谢济建说。
关于如何解决治堵难题,不少专家不谋而合,均表示改善公共交通是关键。
尽管2014年的治堵任务还没下发,但杭州市交通局已经提前拟定了目标和方向,即通过创建国家“公交都市”试点城市,充分发挥城市公交的治堵主体作用。
据浙江省治堵办数据,该省公交分担率平均18.4%,最高的是杭州,仅为32.5%,离北京、上海、深圳等国内先进城市差距仍较大。
宋晓春认为,公交出行就是便捷老百姓,代替私家车。“只有快速公交能合理的高密度的快速持续运行的时候,快速公交专用通道的作用才能彰显。规划虽然正在加快快速公交,但是提高不明显,或者说比较慢。”
公交如何优先?尽管浙江省政府开出“药方”:首先要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其次加快建立以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为主体,公共自行车和水上巴士为补充的便捷高效公共交通系统;再次就是要保障公交路权优先。
但是,这些举措难以一蹴而就,短时间内公共交通依旧无法满足民众出行的需求。
五年治堵约会 需民众与政府共赴约
针对交通拥堵问题,浙江省各市也纷纷出台相应措施。杭州市率先开展“中国式过马路”集中整治;宁波针对公交卡用户实行60分钟内免费优惠换乘;温州采用“挂牌招才”方式推进重点路段整治;绍兴将市区16家行政事业单位的774个停车位向社会开放……
“各级政府确实都花了很大的力气。通过一年的治理下来,我们城市的拥堵总体有一些变化,但是我不敢说效果很明显。”浙江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对记者说,目前的交通拥堵治理与老百姓的期待还是有很大距离的,离基本解决交通拥堵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状况还非常严峻。
除了政府及有关部门之外,交通参与者的素质也是影响交通的重要因素。闯红灯、酒驾、中国式过马路等违法违规行为都会给交通造成严重负担。
杨建华表示,市民在参与交通时违章行为还是比较多的,这些行为都会给交通“添堵”。
今年以来,浙江省公安厅对68条主要道路、8类影响交通秩序的眼中违法行为进行重点整治,通过高压严管,来弥补交通参与者素质上的不足。
截至10月底,浙江累计查出机动车重点违法行为266.6万起,行人和非机动车重点违法行为41.4万起。
针对交通参与者的素质问题,有关专家也表示,首先要加大宣传,除了一般性的号召和引导外,同时也应出台一些有实质性的举措,如在立法时要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纳入法律法规中,不能让治堵成为政府的“独角戏”。
力争通过5年努力,使得全省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明显改观,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这是浙江省给自己划出的“及格线”,目前浙江仍需要为之不懈努力。(完)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