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厂藏身猪场续:黑塑料厂被关停 机器拆除

17.06.2014  18:34

在执法人员的监督下,黑塑料厂的生产设备被拆除

昨天《法制晚报》报道了通州区张家湾镇样田村一处养猪场内,暗藏一个无证的塑料加工厂,生产过程存在污染。

报道刊发后,记者向相关部门进行了举报。昨天下午,通州工商部门联合张家湾镇政府、通州区环保局等单位,组织执法人员赶到现场,责令无证企业立即关门停产,并将该厂的机器拆毁。

见到执法人员 塑料厂关门

昨天下午2时许,通州工商分局张家湾镇工商所接到本报记者举报后,杨副所长立即召集执法人员,前往位于张家湾镇样田村的养猪场进行执法检查。

太臭了。”刚一走进胡同,一名工商所的执法人员就捂起了鼻子。此时,一名20多岁的女子迎面看到身穿工作服的工作人员,慌慌张张回身跑向一个院子,将大门关闭。记者看到,这个院子就是没有任何标识的塑料颗粒加工厂。

开门,执法检查。”一名执法人员不得不使劲敲门。透过门缝可以看到,女子正指挥院内的工人挪动物品。几分钟后,女子将门打开,她自称姓姬,是塑料颗粒厂的老板。据知情人介绍,这名姓姬的女子是承包此处的苏姓男子的爱人。

老板捂鼻子承认厂子无证照

当执法人员忍着恶臭难闻的气味进到院子后,老板姬女士迅速跑了出去。不一会儿,她提着一个黑色塑料袋赶来,从袋子里拿出几包烟想塞给执法人员。“先别忙着检查,抽根烟再说。”姬女士说。

工商所的杨副所长等执法人员挥手拒绝了。这时,通州区环保局和张家湾镇政府、样田村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也一起赶到现场。

刚干一两个月,什么证照都没办呢。”面对执法人员的询问,姬女士承认厂子没有任何证照,并解释说,塑料颗粒加工厂开办的时间不长,4月份才开始营业,“想办证也办不下来呀。

就是各种证能办下来,这厂子对环境污染这么厉害,也不能再生产了。”正在拆卸机器的一名工人接过老板姬女士的话头说。

一名执法人员看着院子里堆放得一人多高的塑料袋,指着下面流淌着的黄褐色污水说,这种生产环境下的企业,根本不可能办理下任何证照。

由于院子里气味实在难闻,老板姬女士也偷偷捂起了鼻子。她边捂鼻子边介绍说,自己并不经常来厂里,小贩知道这里有个塑料加工厂,平常就有人到这里开着车送货,厂子对废塑料袋的收购价是1000元一吨,加工成颗粒后,还会有人以每吨3000元的价格前来收购,估计是加工成塑料管之类的东西。所以,进货出货都不用操太多的心。

她称,投资干这个厂子,只是赚一个加工后的差价,厂子里的工人也只有两三个。

断电拆机器 无照工厂被关停

我们辖区里,不会允许这样的企业存在。”带队前来的张家湾镇政府经济发展科韩女士说,对于无照且污染严重的企业,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已经要求样田村对这家企业将电线掐断,不让他们继续生产。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200平方米的大院内,除了堆放着三四十平方米新运来的成包的塑料袋外,还有已经生产好的、没有来得及售出的五六十袋成品。一名工商执法人员用手抓了一把,放在手里闻了一下后,皱着眉头说:“真呛。

由于该厂没有任何证照,工商执法人员和环保局的执法人员先后向厂子的负责人姬女士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要求该厂拆除机器,立即停业,并将现场的物品等进行清理。

在执法人员的监督下,姬女士找来工人帮忙,和执法人员一起将院内的几台机器全部拆毁。“为了查看关停效果,这几天之内,我们还会派人前来复查。”张家湾镇工商所的杨副所长说。

样田村村委会一名负责安保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将加强对此地的巡逻,防止该厂在样田村死灰复燃。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