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PI纳米纤维电池隔膜产业化 填补世界空白

11.01.2014  12:11

  记者10日从南昌高新区管委会获悉,PI纳米纤维电池隔膜在南昌高新区成功产业化,这预示着南昌掌握了世界首创的动力电池隔膜产品,也是中国锂电行业第一个掌握了核心技术、具有原创性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

  “南昌创造”掌握了世界核心技术

  据了解,电动汽车主要由动力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等六个核心部件组成,其中动力电池组是核心中的核心,被称为电动汽车的心脏。汽车动力电池技术是目前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成为世界电动汽车发展的难题,制造高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快、放电倍率高、使用寿命长、环境适应性强、尤其是高安全性的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为解决动力电池的难题,南昌高新区企业江西先材纳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在世界上率先研发出聚酰亚胺(PI)纳米纤维电池隔膜,这是世界首创的动力电池隔膜产品,也是中国锂电行业第一个掌握了核心技术、具有原创性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PI纳米纤维电池隔膜以其耐高低温性、化学稳定性、经久耐用性及高孔隙率等优异特性将解决目前汽车动力电池或电池组存在的安全性差、充电速度低、使用温度范围小、使用寿命短等系列问题,将使电动汽车的能源系统实现“质”的飞跃。

  南昌产品已经走出实验室开始产业化

  国家权威检测机构报告显示,采用高端PI纳米纤维隔膜制备的PI隔膜动力电池在关键的技术指标上有明显的优势:第一,充放电时间短,可以提高电池的充放倍率4倍以上,充放电时间缩短了3/4;第二,使用寿命长,循环寿命提高700%以上;第三发热温度低,减少单体电池的发热温度达12度;第四,电能密度大,能量密度提高15%以上;第五,安全性好。这种新型隔膜具有优异的安全性:PI隔膜能耐530度以上高温(目前市场上的隔膜在140度以上会融化),当汽车激烈碰撞导致电池隔膜穿孔时,或长期使用中产生“枝晶”刺穿隔膜时,电池微短路或小面积短路产生的局部过热不会融化PI隔膜而导致穿孔面积继续扩张,即不会导致短路面积继续扩大而温度失控引起电池爆炸起火。因此,PI隔膜的使用将大幅度提高汽车动力电池的安全特性。

  日前,江西先材纳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的PI纳米纤维电池隔膜技术已经完成实验室阶段的研发,正式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预计今年将实现产能700万平方米,到2015年,产能将达到4000万平方米。(许嘉、记者左阳天)

  (中新网江西新闻1月11日转载)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