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词”说法源自宋元 指根据曲调配上歌词

19.12.2014  13:54

  原标题:写词为何称为填词

  “填词”这个说法,是从宋元以来才有的。当年宋仁宗对才子柳永的轻薄作风很不满,发配他“且去填词”。

  事实上,说法虽然在宋元出现,但理论早在唐朝就有了,诗人元稹就说过“由乐以定词”,先有了固定的乐曲,然后根据乐曲的曲调,配上相应的歌词,这就叫“填词”。

  当年汉文帝叫慎夫人先弹琴,自己根据琴声来配上歌词咏唱,“倚瑟而歌”,可见汉文帝还挺有才的,既懂音律,又能即兴写歌词,这个在当时叫“倚歌”。

  按照现在的理解,就是一个曲子可以翻唱很多歌词。例如“满江红”是一个固定的曲子,岳飞写出“怒发冲冠凭栏处”,同是宋朝的吴文英写出“翠幕深庭,露红晚、闲花自发”,文天祥则写出“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曲子一样,词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