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媒体关注华沙气候大会作用及前景
境外媒体关注华沙气候大会作用及前景
期待会议为2015年巴黎协议的制定奠定基础
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1日在波兰首都华沙开幕,境外媒体对大会的关注度明显增加,纷纷聚焦此次会议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这些报道强调大会旨在为2015年达成新的减排协议铺平道路,但也指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减排目标、减排责任、减排承诺等方面分歧仍存,其中涉及到中国、美国、欧盟、日本及非洲国家的政策立场。此外,强台风“海燕”引发了外媒对极端天气影响及成因的分析与评论。
关注会议意义及前景是这些报道的主要内容之一。阿拉伯半岛电视台11月11日报道,世界各国在华沙开启新一轮谈判,争取为2015年达成一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协议铺平道路。虽然普遍预计会议不会达成重大协议,但本次会议所取得的进展将被视为世界能否在2015年达成协议的一个指针。虽然许多国家认为美国应该做得更多,但越来越多的关注落在了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身上。在以更清洁的方式为经济发展提供燃料方面,中国正面临压力。
这些报道还期待华沙会议为2015年协议奠定基础。美国《华盛顿邮报》11月12日报道,人们并不期待本次大会能产生重大突破,而是希望其能为2015年协议的制定奠定基础。美国环保协会国际气候项目副主席纳撒尼尔基奥恩说,“华沙是通往未来成功道路上的一站,没有人期待它能成为一个里程碑。”
发展中国家将与发达国家展开“对垒”。印度《亚洲世纪报》11月11日报道,华沙气候大会上,发展中国家将与发达国家展开对垒。美国气候代表托德斯特恩指责中印两国,坚称这两个国家需要降低碳排放,到2020年前这些发展中国家累计的排放量将超过发达国家。印度代表团由环境部长那塔阿拉贾率领,代表团认为全球历史排放量占当前总排放量7成以上,发达国家应该承担起责任。
还有关注相关利益方政策和立场的报道。非洲代表呼吁审视发达国家支持力度。泛非在线网站11月11日报道,赞比亚是参加华沙气候大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对于本次会议该国也有许多与其他国家相似的期待。主要期待包括加强融资、技术和能力建设。欧盟的期待是鼓励各方做出新的承诺,让发达国家带头履行已有承诺。中国呼吁重新审视第一附件的内容,并邀请涉及该附件且没有加入《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发达国家承担一定指标。中国在本次年会上强调应关注资金落实的问题。
另外,报道还关注极端气候影响及成因。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11月12日报道,台风“海燕”进入南海海域并在越南登陆,人们会问气候变化是否对强劲台风的出现产生作用?德国之声11月11日报道,德国波兹坦大学海洋和气候学家拉姆斯托尔夫教授预测,“海燕”这样的强台风未来将越来越频繁地袭击东南亚,人们会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气候变化的后果。《与气候变化对抗》一书的联合作者杰米海因在美国《赫芬顿邮报》网站写道,台风“海燕”应该成为对华沙大会代表们及其所在国家的五级警告,气候变化正在加大像台风“海燕”这样的极端天气出现的可能性。本报华沙11月13日电 特派记者孔丽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