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主墓内棺清理进入尾声 精美琉璃席重见天日
南昌汉代海昏侯墓主墓内棺清理已进入尾声,5号祔葬墓清理也已启动。内棺中发现的大量玉器、令人疑惑的香瓜子等文物引起了市民的好奇。昨日,记者走进文保房,探访文物发掘状况,邀请专家解答相关疑问。
主棺分别清理
为复原做前期准备
虽然室外夏日炎炎,但是步入文保用房,湿凉的感觉扑面而来。“目前文物进入实验室考古阶段,高温天气对文物保护和文物清理发掘工作并无影响,我们的文保用房始终保持在恒温恒湿的状态下。”海昏侯墓实验室考古环节的负责人、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专家李存信介绍。
在文保用房的大厅内,记者看到,刘贺墓的内棺与棺床已经被彻底分离,内棺的棺盖、棺床的四个轮子、纵横几段大木料全被取下,并被透明塑料膜包裹,外面写有物品名称和封存日期。李存信告诉记者,他们把主棺分为内棺、外棺和棺床三个部分,分门别类进行摘取。同时通过对主棺结构的梳理,收集资料,为将来的复原工作做好前期准备。
4号墓、5号墓主棺
将同步清理
日前,海昏侯墓5号祔葬墓已启动清理发掘。5号墓为竖穴木坑形制,5号墓的内棺在打包时考古人员往箱内填充了土体。目前工作人员将部分填土清理出去,露出了灰黑色的棺盖痕迹。为了维持湿度,工作人员还不断地向箱内的填土喷洒纯净水。
记者看到箱子底部还有大块的椁木。“我们对5号墓主棺的清理还处于初期阶段,里面有什么内容尚不明确,目前我们只是对表层土体进行简单清理。如何进行发掘清理,还有待专家组最终定下设计方案后再进行清理。”李存信告诉记者,4、5号祔葬墓都进入清理发掘阶段,4号墓的主棺将会和5号墓的主棺同步进行清理。
精美琉璃席
由384块小琉璃组成
刘贺墓内棺中的文物现已基本清理完毕,记者看到,所有清理出来的文物都用透明盒放置在文物库房柜子里。只有内棺最底部的琉璃席和金饼没有进行清理。
李存信介绍,琉璃席横向由12个小琉璃块组成,纵向有32块,而每块小琉璃长约6厘米,宽约4厘米,紧紧压在内棺底板之上,其中部分琉璃块由于坍塌原因多处碎裂粉化,因此,这张由384片琉璃组成的精美琉璃席成为内棺清理接下来的难点。“每一块在提取过程中,要注意与周围的组合连接关系,还要进行清洗、加固、保护,之后再拼接粘对。下一步将由省考古所、专家组共同研究方案进行清理。”
此外,在内棺中,考古人员在头箱部位发现了十多个漆盒,其中一个漆盒中发现了玉圭,其他漆盒还未打开,也即将进行清理。“这些漆盒有圆有方,大小不一,但是里面放的一定是刘贺生前珍爱之物和常用之物。”
“刘贺”印章动物雕饰
引专家惊叹
在文物库房内,记者看到,在刘贺遗骸的腰部位置发现的一枚“刘贺”印已被保护存放。这枚印章最让专家们惊叹的是印纽上的动物造型,海昏侯墓考古专家组副组长张仲立表示:“这个造型结合了若干种动物的形态,有一对高低不对称的翅膀,看上去像凤鸟,但又有别于一般鸟类,做工非常精美别致,工艺处理十分罕见。”考古工作人员已经在印章上提取了部分样品附着物,进行分析检测。
刘贺内棺中出土了大量玉器,包括玉璧、玉饰等,质地精美,雕工精细。其中一对玉带钩为一块玉分开雕琢而成,“两块玉质一模一样,而且这两件玉带钩是挂在刘贺遗骸的腰部,粗看像螭虎,有龟纹。”
刘贺头部的玉枕也被单独提取出来,放入透明盒进行保护。这个玉枕主要以木质为主,上有玉器镶嵌,还装饰有髹漆工艺。虽然因为历史上的坍塌,导致内棺被挤压,枕头上的玉器破碎了,但上面镶嵌的玉器并没有脱落下来。刘贺胸前有三块玉璧,材质雕工都绝佳。最大的一块玉璧直径达到28公分,“工艺非常高端,玉质厚重,体量较大,很少见。”李存信表示。
香瓜子、谷物等
已送科研机构鉴定
目前,刘贺遗骸的相关骨质遗骸与附着物、牙齿、腹中的香瓜子、棺木的木料、棺盖上的髹漆部分、北回廊出土的粮食谷物等物品全部送往有关科研机构进行相关科学鉴定。“目前我们也在等待相关科研结果。实验室考古其实是由多学科共同参与的项目,包括古DNA、体质人类学等多学科共同参与,相关实验室考古报告出来后,很多谜团都将揭晓。”李存信介绍。记者 蒋雅楠 魏勇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