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内开花墙外香

18.11.2013  13:50

  “安远三鲜”系列小吃有三鲜粉、粄仔、假燕、艾叶粄、黄粄、薯包、酿粄等,2005年,安远三鲜粉在江西名优风味小吃博览会上被评为“江西名小吃”。让人奇怪的是,“安远三鲜”系列小吃在本县遭遇冷清,在赣州城却做得风生水起。缘何墙内开花墙外香,记者日前进行了深入调查——

  —赣州人热捧“安远三鲜

  热气腾腾、爽滑清香的特色小吃,大快朵颐的食客,喜笑颜开的经营者,这是“安远三鲜”系列特色小吃店的真实写照。

  于振华夫妻是最早在赣州城经营“安远三鲜”小吃店的安远人。他们对记者说:“最早一家安远三鲜粉店开张后,就有很多赣州市民前来品尝。”夫妻俩过去开的小店,如今已经变成了赣州市内规模最大的一家早餐连锁店。

  记者走遍赣州城区,发现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安远三鲜”小吃店。有意思的是,每一家“安远三鲜”小吃店旁边,都会有福建“沙县小吃”和天津“狗不理”等早餐店的出现。一名“沙县小吃”店主告诉记者:“因为‘安远三鲜’名气大,赣州人爱吃,我们是追着‘安远三鲜’店的人气开的店。

  “安远三鲜”本地遇冷

  “安远三鲜”系列特色小吃受到外地市场热捧时,却在安远本地遇冷。记者在安远县城发现,以“安远三鲜”为店名的早餐店只有两三家。

  以三鲜粉为例,80%以上的从业人员对三鲜粉的精髓不甚了解,只是按普通技法烹制,难有特色。经营者对店址及经营环境又不甚讲究,同时三鲜粉的主料猪肉、猪肝的新鲜度情况容易让人产生怀疑。因此,安远三鲜粉在当地并不怎么受欢迎。

  “在外做生意的人更懂得讲究货真价实,注重信誉和品质,而县内小吃经营者只注重追求利益,忽视了制作工艺环节,食材选购不严、生产工艺不规范、服务质量跟不上、周边环境不卫生等,影响了‘安远三鲜’的声誉与竞争力。”对于安远特色小吃在当地遭冷遇的原因,安远县工商局干部张太华一语道破了天机。

  小吃如何成就大产业

  做大做强小吃产业,不仅有利于安远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全民创业,还可以让更多的外地投资者认识安远、了解安远,进而前来投资创业。如何把“安远三鲜”小吃做大做强,让其成为一个富民的品牌产业,从而走向全国?

  安远县商务局一名工作人员认为,只有转变观念,内强素质,外拓市场,主动与大市场接轨,让特色小吃变成名牌产品,“安远三鲜”小吃才有做大的可能。同时,还需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走工业化生产和连锁经营之路,加强宣传广告投入,为特色小吃插上腾飞的翅膀。

  目前,安远县正着手加强引导和政策扶持,提出了搞好“安远三鲜”小吃工程建设的规划;成立了由相关职能部门任成员的“安远三鲜”系列小吃发展领导小组,以政府的名义做好“安远三鲜”系列小吃的发展规划、规范运作、宣传推介、推动创业;组建小吃业同业公会,对小吃店主进行统一培训,加强各经营业主的沟通协调,规范“安远三鲜”系列小吃市场的管理。

  此外,该县将在资金、税费、用地、厂房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把“安远三鲜”小吃当成一种产业来抓,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全力促进小吃的工业化发展,希望在未来的几年里,“安远三鲜”小吃与沙县小吃、桂林米粉等国内知名小吃一道扬名天下,走向全国。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