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军:增进家校互信新媒体大有可为

10.10.2015  11:34

  国庆长假里,中国之声《央广新闻》的一则新闻报道在网络世界里流传:宁波鄞州区栎社小学校长周培利,在开学之初的家长会上,通过发名片的方式,和全校一千多名家长成为了“朋友”,由此组成了史上“最牛校长朋友圈”。该校长这看似普通的行为在引起了不小的舆论轰动。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数字通讯设备的迅速发展,包括QQ、微信群在内的新媒体平台,因其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正成为继电话、短信后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主要方式,此次周培利校长的举动,让微信成为了家长会之外,家长与学校间日常沟通的重要补充。这种由传统交流方式向新型互动模式的转变,将会给学校、家长以及学生带来何种影响?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校长主动和学生家长加好友,充分体现了学校开门办学的理念,学校作为提供教育服务的事业单位,在过去经常被人认为是处在一种相对强势的地位,而家长则因信息不对称而成了“事实上的弱势群体”,校长和家长成为朋友,实际上给了每位家长随时随地和校长沟通交流的机会和条件。其次,学校可以借助微信、QQ等新媒体传播教育理念,倾听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日常管理以及发展规划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缓解和避免家校间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矛盾,增进家校之间的互信。再次,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家校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复杂,因而,家校间利用新媒体进行沟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倒逼教育改革,尤其是家校之间信息沟通理念的更新和方式的与时俱进。

  其实,针对在近期家校微信群发生的负面新闻,《中国教育报》刊文指出,家校之间不能放弃传统的面对面沟通,而要用新媒体解决家校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虽然这类新型媒体在家校沟通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不能因此放大微信群里的矛盾,甚至停用微信,导致“因噎废食”。这些观点为厘清微信在家校和谐关系中的作用,提供了准确的视角。

  由此可见,增进家校互信,新媒体大有可为。如周培利校长所言,朋友圈正在成为传统家教交流方式的有效补充,建立这个平台,是希望能够打造更为真诚融洽的新型家教关系。而在实践中,他通过定期转发一些自己认同的教育理念文章,发起一些调查和倡议活动,对于提高家长素质,促进教育发展而言,起到了较好的正面效应。

  当然,若想借助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构建新型家校关系,还需要建立一定的规范机制和无形契约。首先,学校和家长都要以平常心对待双方,无需将社会上的一些“江湖气”带入其中,平等地交流才能保证沟通的有效性;其次,不仅校长要和家长做朋友,每一位老师也要主动和家长加好友,使得家长和教师之间形成“教育合力”;最后,在借助微信群、朋友圈、QQ群等新媒体交流家校信息、构建新型家校关系的同时,应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意识到新媒体与现实世界相通的复杂性,以及网络对现实情况的无形放大,从而在发声时多一分克制,少一份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