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增长好于预期 进出口总值同增长7.3%
数据显示,1月份进出口增长高于市场预期。但是,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尚未结束,贸易保护仍将继续,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性质的贸易保护,甚至于非经济因素导致的贸易保护范围仍有可能扩大,所以未来的出口贸易仍然可能发生较大的波动。不过也要看到,经济回暖所带来的出口增长是大势所趋。
2014年2月12日海关发布进出口数据: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3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3%。其中,出口1.27万亿元,增长7.6%;进口1.07万亿元,增长7%;贸易顺差1948.5亿元,扩大11%。如果按美元计算,一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3823.95亿美元,同比增长10.3%,环比下降1.9%,其中出口2071.32亿美元,同比增长10.6%,环比下降0.1%;进口1752.63亿美元,同比增长10.0%,环比下降3.9%,盈余318.7亿美元,扩大14%。经季节调整后,今年1月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9.4%,其中出口增长9.4%,进口增长9.3%;进出口总值环比下降3.7%,出口下降3%,进口下降4.5%。
出口增长高于预期
数据显示,1月份进出口增长高于市场预期。出口好于市场预期的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经济回暖所带来的总体需求的改善。从美、欧、日三国(地区)的综合经济指标来看,其经济发展态势已经形成了对中国出口的较强支撑,未来出口增长有望进一步回升,但是,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尚未结束,贸易保护仍将继续,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性质的贸易保护,甚至于非经济因素导致的贸易保护范围仍有可能扩大,所以未来的出口贸易仍然可能发生较大的波动。不过我们也要看到,经济回暖所带来的出口增长是大势所趋。
与此同时,进口同样增长强劲,好于预期。长期来看,中国的进口将会持续稳定地增长。未来若干年内,中国的进出口仍然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是,进口的驱动作用可能会逐渐大于出口的作用。这一点,需要经济学家修改主流经济学分析框架以加深认识。
就1月数据来看,进出口高于预期的原因还包括春节因素。年前订单的集中交付以及偏暖的气温减少了对生产的拖累。今年春节在1月,但大部分的假期是在2月,而节前交付密集期落在了1月,因此,春节因素对2月的进出口存在正面作用。同理,可能导致2月份数据下降。
出口欧盟位居第一
按地区排名,欧盟居第一位,达到341.2亿美元,同比增长14.6%。其中出口为216.6亿美元,增长15.6%;进口124.6亿美元,增长13.0%。出口强劲增长应该是受益于欧盟的经济复苏,另外也是中国与欧盟之间的合作加强,及两国(地区)间经济互补潜力的自然显现。
对欧盟与美国的进出口总量的增长,既是好消息,又有隐忧。因为贸易盈余仍然很大,这可能会加强中国对欧盟和美国的经济依赖程度,加大与欧盟及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西方世界在经济上历来是实用主义者,贸易规则从来都是为我所用,而非约束自己。历史上,西方世界在遇到长期性贸易逆差时,一贯采取“仗剑经商”的做法,用武力打破旧的贸易规则,构建对自己有利的新规则。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对欧盟和美国的贸易盈余不可能消失,甚至有可能扩大,所以,中国政府需要在外贸政策,甚至于外交及军事方面加强准备。
按国别进出口增长率计算,排在第三名的国家是菲律宾,达到27.1%,尤其是出口增长率达到35.0%。这很出人意料,可见政治及外交上的麻烦并未影响两国经济交流。与之相似的是对日本和印度的进出口同样保持了增长。对日本进出口总额达到170.1亿美元,增长7.8%,其中出口达到92.1亿美元,增长13.1%;进口达到77.9亿美元,增长2.3%。对印度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41.2亿美元,总额相比不是很突出,但是增长速度达到24.2%。其中对印度出口总额实现29.1亿美元,增长22.9%;进口实现12.1亿美元,增长27.6%,出口额大于进口,但是进口增长快于出口。中国对菲律宾、日本和印度三国进出口的增长,似乎能够说明当代世界各国政府对待国家争端的冷静态度,在政治及外交出现纠纷的时候,在经济政策上保持冷静,没有让政治纠纷对国际贸易造成大的直接冲击,“政冷经热”的格局避免了国际冲突的进一步恶化。同时也说明在当前的国际经济发展形势下,国与国之间的依赖程度很高,彼此之间相互需要。
中国内地对香港与台湾的进出口贸易则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对香港进出口总额下降20.6%,出口下降20.5%,进口下降23.2%;对台湾进出口总额下降10.3%,其中出口增长8.0%,进口下降14.6%,比对日本的进出口状况还要差。这既能够反映香港与台湾的经济地位相对下降,也反映了之前的贸易数字可能有所夸大。另外,香港在与内地出现众多纠纷之后,对于内地与香港之间的经济交流有一定的影响。台湾的情况与此类似,同时还能够反映台湾内部的产业竞争力有所削弱。对香港出口负增长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外贸套利已经得到较大程度的压制,出口增长回归正常水平。
三个国家(地区)的贸易额下降,除了香港与台湾地区之外,另一个是南非。进出口总额下降13.3%,出口下降4.3%,进口下降16.7%,这是比较大的下降。考虑到中国与南非的经济结构之间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进出口指标的下降反映了南非国内的经济形势及生产出现了一些问题。
中国对东盟的进出口保持增长,达到259.1亿美元,增长11.3%,其中出口增长15.2%,进口增长9%。在以后若干年内,随着东盟经济的发展,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交流将会日益重要。东盟内部,与新加坡的进出口总额达到45.4亿美元,仅增长0.8%,这一方面反映中新之间的经济互补已经逐渐达到饱和状态,另一方面也说明中新之间的交流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掘。
金砖四国中其他三国与中国的贸易都在增长,印度前面已经说明,中国对巴西的进出口总额达到44.5亿美元,增长25.5%,其中出口为22.6亿美元,增长28.3%;进口略小于出口,为21.9亿美元,增长22.7%。与俄罗斯联邦的贸易总额为52.2亿美元,增长7.7%,出口达到29.9亿美元,增长18.2%;进口为22.3亿美元,下降了3.7个百分点。总体上均增加较快。
机电产品出口稳步增长
在出口商品结构方面,机电产品出口稳步增长,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也同样保持良好势头。1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6901.5亿元,增长3.8%,占出口总值的54.5%。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2756.7亿元,下降4.5%;机械设备2154.6亿元,增长7.4%。
初级制成品方面,服装出口1105.6亿元,增长13.4%;纺织品644.4亿元,增长11.7%;鞋类391.4亿元,增长13.7%;家具346亿元,增长1.5%;塑料制品227.3亿元,增长27.6%;箱包175.8亿元,增长7%;玩具61.8亿元,增长16.6%,出口增幅几乎全部高于平均增幅。上述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2952.3亿元,增长12.2%,占出口总值的23.3%。这仍然反映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没有穿衣服。
在进口商品结构方面,机电产品进口额减少,1月份机电产品进口4130.1亿元,下降3.2%,表明中国自身产业结构的提升。初级产品进口则持续显著增长,进而带动整个进口增长。资源类产品进口的增加,就当期而言有进口价格下降的因素。相对于中国经济转型的长期趋势而言,则可能是一个良好的势头。1月,我国进口铁矿砂8683.5万吨,增加33%,进口均价为每吨799.8元,上涨0.2%;煤3590.9万吨,增加17.5%,进口均价为每吨507.2元,下跌13.1%;原油2815.5万吨,增加11.9%,进口均价为每吨4870.2元,下跌2.6%;大豆591.4万吨,增加23.7%,进口均价为每吨3475.3元,下跌12.5%;成品油376.2万吨,减少3.8%,进口均价为每吨4877.6元,上涨0.7%;初级形状的塑料256.9万吨,增加14%,进口均价为每吨11986.2元,下跌0.3%;钢材135.4万吨,增加22.5%,进口均价为每吨7585.7元,下跌0.2%;未锻轧铜及铜材53.6万吨,增加53.2%,进口均价为每吨46535.5元,下跌10.3%;未锻轧铝及铝材11万吨,增加58.6%,进口均价为每吨21504.1元,下跌27.2%。此外,机电产品进口4130.1亿元,下降3.2%。
初级产品进口之所以持续增长,根本原因是我国国内资源禀赋较差,从农、牧、林、渔业资源到矿产资源,我国许多资源的本土供需缺口无法弥补且日益拉大,还有许多初级产品资源数量虽不少,但品位不高,开采难度大,成本高,或是远离消费市场,运输成本太高。初级产品扩大进口有助于保护环境,减少对国内矿产资源产地如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新疆等地的环境破坏,并且有助于促进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缓解贫富不均等问题。
国际市场变数大
1月份贸易数据虽然好,但是国际市场上变数依然较大,预计今明两年外贸还是波动较大,压力较大。目前来看,欧美经济复苏步伐有所加快,但是仍存在一些隐患,包括美国逐渐退出QE将有不确定性因素,尤其对新兴市场可能造成的冲击难以准确预测。
国内外贸企业面临的劳动力成本、资源和环境约束力的上升等都是长期的趋势。我国的产业和外贸订单对外转移步伐加快,人民币升值压力这一汇率因素不利于外贸企业的利润增长,导致外贸企业不敢接长单。这些都将使我国出口增长受到明显抑制。但是,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助于推进中国由单纯的出口加工业大国转向全面贸易大国,有助于资源的进口,保护国内环境,缓解贫富不均等矛盾。总体上,是符合中国国际交流的长期趋势的。
影响中国外贸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全球贸易摩擦。近年来,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增加不少。不仅美欧等发达国家不断加大对中国产品的贸易壁垒,新兴经济体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也呈现增长趋势。随着全球贸易的好转,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并未减少,将继续对我国出口带来不利影响。从长期来看,这样的摩擦既是必然的,也可能是有益的。这些贸易摩擦的出现,短期内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但是有助于促进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收入结构调整,总体而言,可能还是利大于弊。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也导致进口增长上升。按平均价计算的汇率显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从去年12月的6.1160下降至今年1月的6.1043,表明人民币对美元仍处于升值趋势。另外,人民币对欧元以及日元同样处于升值趋势。欧元对人民币从8.3757降至8.3179,日元对人民币从5.8995降至5.8544。总体而言,人民币仍处于小步上升过程当中。人民币的升值对于促使我国进口增长上升有一定影响,但是没有预期的那么严重,而且从中国的长远发展目标来看,如果操作得当,也是有利的势头。
整体来讲,在外需的复苏及内部经济结构调整驱动下,2014年中国贸易增长有望加快,但是大幅攀升并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