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采文心(艺苑掇英)

08.11.2015  11:46

绿阴(中国画)

吴磊

我在上世纪90年代结识吴磊,他对绘画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那个时期,中国画创作在经历了“85新潮”的思想躁动之后,慢慢开始反思与沉淀,中国工笔重彩画创作也开始迎来创作上“尊道重器”传统观念的回归。关注、喜爱工笔重彩画的画家越来越多,对绘画材料感兴趣并投入精力进行研究、实践的画家也越来越多。全国各类大型专业美展当中,工笔画入选和获奖的比例与数量逐年增多。正如潘絜兹先生当年所说,“工笔重彩画初步走向繁盛”。

特别提出“重彩画”这个词,是因为唐代所称的“重彩”,与“工笔画”并不抵触,与“中国画”更是同脉同根。中国画史上对于古代壁画的审美及其矿石颜料的使用和记载,因为当下社会的浮躁和急功近利而几近失传,重新梳理并传承“重彩画”,并不是要创造什么新画种,而是对传统中国画的一种继承和发展。“重彩画”中的“”,指的是“色相饱和度”,而非一般理解的“涂厚厚的粉质颜料”。工笔重彩,更多的是一种创作思维方式和绘画技法,而不是单纯以材料来划分画种,更不是以材料来创新画种。重彩画在创作理念方面与中国传统绘画所提倡的“薄中见厚”是一致的。

画家吴磊在专业美术院校任教,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他虽然以人物画创作和教学为主,但是其作品涉猎也很广泛,工笔人物、写意人物,花鸟、山水都有涉猎,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错彩镂金”和“出水芙蓉”是中华传统美学中两种美的理想,构成了中华传统美学的二元结构,也是我们所主张并追求的绘画形式美感。“错彩镂金”的传统绘画“密体”审美取向,和“出水芙蓉”的传统绘画“疏体”审美取向,完全可以完美地结合到个人的绘画创作当中。当然,中国画创作中民族精神和传统美感的回归,不是对传统的简单复制和重复,更不应该是对传统的粗暴否定和无源的所谓“创新”。“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应该是绘画的民族性与绘画的时代性完美结合的产物。绘画创作中“”“”“”的结合,一定是人民大众能够接受,并能够正确解读的,其作品也一定能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和欢迎。吴磊的工笔重彩,便在传统的承继中和具有时代感的探索中,较好地体现了“错彩镂金”和“出水芙蓉”两种审美理想的结合,烂漫而不失清雅。

孔子曾经在《论语·雍也》中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句话对于画家的成长来说具有很重要的启示。一个画家在不断提高绘画技能的同时,也应该注重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和学术素质。吴磊是一个很勤奋的青年画家,因为教学需要,他读书比较多,涉猎广泛,这对于他审美境界和创作思维的继续提升是很有好处的。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在《通书·文辞》中说过,“文以载道也”,有了深厚的文化修养和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平衡,“大道”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