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处长“把关”假动作背后是权力寻租

16.04.2015  11:18

  1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严斥一些部委和地方文件运转流程繁冗、拖沓,亟需进一步简化流程,加快简政放权进程。“部长们参加的国务院常务会已经讨论通过的一些政策,现在却还‘卡’在那儿,让几个处长来‘把关’,这不在程序上完全颠倒了吗?”总理说。(4月15日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通过了还要处长们“把关”?这是一种典型而又畸形的行政权力生态,“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符合全面深化改革的需求。长期以来各地出现的“处长现象”导致了国家的政策贯彻落实效率低,项目审批程序繁杂,政府行政管理水平止步前进。

  那么处长们为何会对“把关”乐此不疲,为何拽着手中的审批权力不舍得放?根本原因是简政放权和审批权力下放,放掉了他们的利切身益。流程不经过处长的手把把关,政策就无法得到认可和进一步执行,如此传统固有权力思维,习惯式审批管理思想,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不难发现,处长往往只是决策后的具体执行者,签字决策权在更高级别的官员手里,但作为上情下达的中间层,处长拿出的意见往往最有分量。于是,权力在处长这个政策的执行者这里,发生了变异。政策制定把把关、项目审批把把关,这些把关其实是假动作,权力寻租才是真实目的,把关也成为成为一部分处级干部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权力寻租的绝佳手段。

  权力监督力量不足也是“处长现象”存在乃至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加强对处长们擅长的“把关”行为监管,对“乱把关”“恶意把关”严格查处,对审批结果要终生担责。同时,处长乱把关也说明现有行政审批的制度不健全,尚未形成以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机制,让处长们有了权力寻租的空间。

  处长们卡着政策“把关”,恰巧说明他们的权力越位、监管缺位、服务不到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一个环节就是要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因此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需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环境,提高责任意识,让“政之所为”与“民之所需”融合默契。

  当前一些处长还存在口放心不放、文件放行动不放的心态,贪婪地享受审批带来权力美学体验。或者索性做起“一放了之、撒手不管”的“甩手掌柜”,对此类现象,应该严格责任追究到底,震慑乱卡要、乱把关等不作为行为。不断加压增重服务意识,简化办事流程,畅通服务渠道,真正推进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