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处长经济”是权力寻租诞下的怪胎

18.10.2015  09:12

2014年6月,滨海新区纪委收到群众实名举报天津市滨海新区第三公路管理处原处长赵富勤私设账外账且资金去向不明的问题线索后,立即抽调骨干力量组成核查组,对反映问题开展核查。随着核查工作的深入,赵富勤违规公款宴请、公款送礼等问题被逐一揭露出来。(10月15日新华网)

中央八项规定明确要求严禁用公款搞相互走访、送礼、宴请等活动,但有的干部依旧我行我素,俨然把规定当成了耳边风,赵富勤就是其中的一个,打着为公路管理处招揽工程的幌子,依旧凡事必请,凡事必送,完全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背道而驰,还天真地以为自己能安全地躲避监督,却不知监督是一盏“无影灯”,最终,他也为自己的越过雷池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赵富勤顶风违纪的案例就是一例“处长经济”诟病的镜子,据统计,2013年至2014年,赵富勤个人或指使工作人员公款宴请相关人员近百次,给工作关系单位有关人员多次赠送礼金礼品,经其批准,滨海新区第三公路管理处于2013年先后4次违规购买超市购物卡以福利之名发给单位职工,总涉案金额达数百万。一个手握审批权的处长就能呼风唤雨,好似很好地诠释了“县官不如‘现管’官大”。

在两会期间,曾有代表们反映,一个处长、一个科长就导致一个项目拖了很长时间,或者拖黄了的事。由此,发生感慨:要想经营好企业,首先要“经营”好部门;“经营”好部门,必先“经营”好处长。不少人把这种“经营”归纳为“处长经济”“科长经济”现象,如此逻辑所表达的心酸和无奈发人深省,试问,“处长经济”“科长经济”算哪门子经济?如何杜绝这一奇葩现象?

其实,“处长经济”无非是权力寻租诞下的怪胎罢了,有的处长们将权力寻租发挥到极致,全然一副我的地盘我做主我做主的“土皇帝”嘴脸,甚至形成超越职级的怪现象。其产生根源不难分析,首先,许可申请和审批过程给相应掌权人提供了“寻租”的机会,可称“权力经济”;其次,行政管制利于垄断企业,有了行政管制带来的壁垒(限制新手挤入),行业垄断可以继续保留其管制“租金”。

由此观之,要杜绝“处长经济”亟需“简政放权”发力,一方面,通过对行政审批权力的依法严格规范,令其透明、高效地运行,压缩掉“寻租”空间,另一方面,大力规范权力运行,加大问责监管力度,探索建立权力清单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接受广泛监督。如此,切断权力变现的暗道,亦将促进行业、市场壁垒的打破,让那些任性的处长们不敢、不想也不能再越雷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