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拟提高“本土人才”收入

22.05.2014  14:28

大家看到我今天穿得比平时更加正式,平时我穿西装一般不会穿一套,但今天穿了西装套装,还戴着领带,这是什么原因?

5月20日,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穿着西装、系着领带,盛装出席复旦大学第48届科学报告会,他对在场作报告的四位“70后”青年学者说:“你们都是学校青年教授里顶尖的人才,所以我值得像对待总统一样,来对待我们这里所有的学者。

会上,杨玉良还表示复旦不仅大幅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岗位津贴,还考虑将“海归”的收入体系和“本土人才”的收入体系并轨,构建一个系统、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

要维护教师“家庭和谐

5月20日下午,复旦大学建校109周年第48届科学报告会暨学术文化周正式开幕。据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承功介绍,复旦大学的科学报告会创办于1954年,至今整整60周年,希望这一传统永远不间断地传承下去。

刘承功表示,今年报告会的一大变化是以前复旦的学科结构是“文理医”三足鼎立,从今年起变成“文理医工”四轮驱动,所以学术报告会首次安排文、理、医、工共四位青年学者进行演讲,体现了复旦发展基础学科的战略决心。

今年科学报告会的另一大特点是由“70后”青年学者唱主角,中文系戴从容教授、高分子系彭慧胜教授、基础医学院何睿教授、微电子学院王鹏飞教授四名“文、理、医、工”的复旦人阐述了各自的学术人生。

今天有巴基斯坦的总统来访,我吃午饭的时候,当时想把领带拿掉,但是为什么没有把领带拿掉?因为今天有你们四位的报告。我值得像对待总统一样,来对待我们这里所有的学者。”杨玉良对戴从容等四位“70后”非常重视。

其实,复旦大学已经颁布了相关政策用以扶持青年人才,“复旦大学给予年轻人最大的支持平台, 进入复旦大学开始当教师的每一个年轻人都给予启动费。从2012年开始对青年教师岗位津贴做了比较大幅度的提高,收入最低的青年教职员工增加了106%。”杨玉良表示。

除了对青年人才的重视和扶持,杨玉良还表示学者应该做到“科研和家庭”两不误,“学校最近有一个《机关工作人员守则》,里面专门加了一条‘维护家庭和谐’。我觉得这很重要,大家不要以为家庭好像跟事业是冲突的,实际上家庭如果处理得好,才能够真正把事业做成。

据复旦有关人员介绍,“维护家庭和谐”加入《机关工作人员守则》是复旦机关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的一项深化举措。学校提倡知识分子应摒弃完全献身于事业的老旧形象,与时俱进,做到事业和家庭兼顾。

平衡“海归”和“本土”薪酬

除了给复旦青年学者“总统级”的礼遇以及表达对青年人才的重视外,杨玉良在会上还透露,复旦正在考虑逐步把近两年海外引进人才的薪酬体系,跟自己培养的或者早些年引进的人才的薪酬体系并轨,“并轨的时机已经开始成熟,准备花一段时间,比较平稳地完成这项工作。一开始给一部分人比较高的收入吸引人才回到国内来工作,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最终还是应该构建一个系统、合理的收入与分配体系。

此举无疑会对现有的薪酬体系产生影响。

对此,复旦大学人事处处长钱飚昨天对早报记者说,此举的最主要目的是提升本土人才的薪酬水平。对于复旦而言,这几年引进人才和本土人才在薪酬水平的差距已经不大,薪酬体系并轨是为了让本土培养的人才享受到同等待遇。

部分复旦“海归”学者昨日向早报记者表示,不会因为降低了收入就离开复旦。如今,“海归”的身份也应该去掉光环回归理性了,“海归”和“土鳖”应该在同一起点上凭能力公平竞争,最终的所得与付出应该成正比。

与复旦一样,上海交大也有一套针对自己学校而制定的薪酬体系。

上海交大校长张杰院士表示,这些举措都是为了使教师的积极性和潜在能力得到最佳发挥。比如在交大的薪酬体系中,学校为从海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体系建立了独立的薪酬体系,有效地减弱了对现有薪酬体系的冲击。目前,交大现有师资队伍的平均薪酬增长了60%。(记者 韩晓蓉  实习生 龚莉 刘璐茜)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