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指南:“三伏天”怎么过才更健康呢?

21.07.2015  15:59
原标题:夏季养生指南:“三伏天”怎么过才更健康呢?

  “躺在床上是红烧,加了席子是铁板烧,下床后是清蒸,出门去是烧烤,回来路上被生煎……”这是网友近日对于高温天气的描述。随着7月13日正式“入伏”,很多人都发愁炎热的夏季怎么才能安然度过。那么,在专家眼里,“三伏天”怎么过才更健康呢?

   1关键词

   空调

   骤冷骤热最易惹病

  有人称现在的三伏天就是烧烤模式,戏称自己和烤肉之间只差一撮孜然,于是更多的人避免自己成为“烤肉”,干脆彻底躲进空调房。专家指出,从热到凉或者从凉到热,都需要给身体一个缓冲期,骤冷骤热最易生病。

  夏天人们往往从炎热的室外进入空调室,这时呼吸道受刺激易发生痉挛,引起咳嗽、流涕、发烧。而且,从炎热的户外走到冷气大开的室内,因为出汗时汗孔、毛细血管都处于张开状态,突然遇冷时急剧收缩,很容易感冒、中暑。反之,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毛孔处于收缩状态,突然来到闷热的房间或户外,毛孔不能及时打开,也容易生病。

  从户外回到空调房时,最好将空调先调到较高的温度而后逐渐调低,让身体慢慢适应,空调温度最好跟外面温度相差别超过8℃。不要在大汗淋漓时立即进入温度很低的空调房,有汗时要进入空调房先换掉湿衣、擦干汗水。使用空调时,出门前半个小时就应关闭空调并开窗通风,以适应室内外温度变化。

  此外,空调温度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有的男性觉得刚刚好的温度,不少女性却被冻得直起鸡皮疙瘩。专家指出,空调最好根据体质调温,老年人、体质虚弱者、婴幼儿,最好将室温控制在28℃左右。

  就算是体质较好的男子,也不能为了图“凉快”,把空调温度开得很低。如果冷气正好对着后背或颈部吹,则会导致颈椎病。尤其在睡眠状态下,人体各个系统机能暂时下降,如果在空调温度过低或直接吹电风扇入睡,就很容易发病。因此,如果在办公室里座位距离空调近,不妨给脖子搭个丝巾,减少颈背部受寒。

  为了睡觉时凉爽又不着凉,不少人盖着被子吹空调。专家指出,这样其实更易患上空调病,并使呼吸道受到损伤。使用空调时室内空气几乎与外界隔绝,室内氧气消耗得不到补充,人在这样的环境待时间长了会导致人体器官不能够正常工作,而睡觉时人的新陈代谢放慢,更易被病菌侵袭。而且,盖被子只能防冻不能防病,冷空气从呼吸道进入人体,加上室内空气不流通,睡醒后轻则口鼻发干、头痛,重则打喷嚏、流鼻涕,甚至会患上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因此,与其盖上被子吹空调,不如打开窗让空气自然流通。

  此外,开空调前先开窗通风10分钟,使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开空调时间不要过长,要经常开窗换气。每隔一两个小时最好离开空调房间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喝些开水。

   2关键词

   冷饮

   三伏不食“”过于绝对

  在入伏的第一天里,很多人在闷热难耐中惊讶地得知今年三伏天竟比往年多10天,正想说喝个冰镇饮料压压惊,随后他们又被朋友圈里流传的一条消息彻底击倒了:“三伏天的40天里,不要喝冰镇类的饮料和冰棍,不然会使寒气入侵不能排出。要想使体内的寒气排出,要坚持在伏天喝热水,这样会把体内多年深入骨髓的寒气逼出来。

  三伏天里你真的能做到不吃一片冰西瓜、不喝任何冰饮、不吃一根冰棒?这种说法真的有道理吗?

  专家指出,这条朋友圈的消息类似伪命题。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三伏天,是自然界和人体阳气最旺的时候,也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中医养生的一条原则就是顺应自然规律,夏季该热就热。在机体阳气最旺时,一味用寒凉之品(冷饮、空调)加以抵抗,势必会耗伤人体阳气,损害机体的脾胃功能。

  但专家指出,现在一些养生帖总是用一些很绝对的观点来吸引眼球,其实也是一种养生误区。夏季里温度高,人体热得受不了,此时喝一点冰镇的饮料或吃一点冰镇的西瓜或冰棍,既可以解暑,同时又让人觉得舒服,这样做也未尝不可,关键的是不能太过贪凉,如果恨不得一口气吃几根冰棍、顿顿都喝零摄氏度左右的冷饮,那当然对身体有害无益了。

  此外,还有种观点认为伏天要坚持喝热水,这样才能把体内多年深入骨髓的寒气逼出来,不然冬天就会手脚冰凉。

  对此,专家也指出,喝热水这事关键在于体质。如果本身是寒性体质的人,这种人在夏天大家都觉得很热时,他都觉得需要穿件长袖才暖和,那么,他在夏季里喝点热水会感觉更舒服。但如果本身是热性体质,夏季已经动不动就一身汗了,此时非要他喝热水,无疑是受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