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骑手出车祸遭工伤认定难

25.02.2022  11:31

  2月18日,维权一年的陈文华,等来了二审上诉状。

  2021年,陈文华在送外卖途中遭遇车祸受伤,公司否认与其存在劳动关系,拒绝进行赔偿。陈文华通过劳动仲裁胜诉后,公司方在注册地青岛提起诉讼。一审法院判决陈文华胜诉,但公司方随即上诉。有了一审的胜诉,他对二审结果充满信心。只是聊起一年多来的维权经历,他还是充满感慨。

  陈文华的维权经历是近年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艰难的一大缩影。专家表示,由于我国职工社会保险与劳动关系捆绑,一旦遭遇交通事故等职业伤害,劳动关系的确认便成为新业态从业人员维权道路上的“第一道关卡”。

  ◎文/图 首席记者方维芳

王惠律师为陈文华(右)提供法律援助

   事件

   骑手送外卖途中遭遇车祸

  2019年年底,陈文华看到南昌上海路肯德基招聘骑手的广告,随即前去应聘。录用后,他被调配到青山湖万达肯德基送外卖,每月保底工资4000元,根据送餐量可上浮。

  上班后,陈文华发现,其实际的用工单位是青岛莱西市盛京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京昌公司”),肯德基只是代为管理。

  “公司总部在青岛,在南昌没有办公地点,日常由区域经理通过电话和我们联系。”2月17日,陈文华告诉记者,没想到这为日后自己工伤维权埋下了隐患。

  2020年2月,盛京昌公司与陈文华签订了用工协议。根据协议,盛京昌公司支付的工资里包含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陈文华则需自主到社保部门灵活就业人员窗口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医疗费用自理,医疗期内盛京昌公司不支付各项劳动报酬。

  每个月扣除掉200元商业保险费用后,盛京昌公司按时给陈文华发放工资。因工作认真,陈文华还被任命为青山湖万达肯德基店的小组长。

  2021年1月3日,意外突然发生。当天12时50分许,陈文华如往常一样骑电动车送外卖,在东华大道双龙汇门口与一辆小轿车相撞,当即被送入医院治疗。此次事故造成陈文华右腿多处骨折及右脚背三根筋断裂。他在医院躺了一个月,右脚被打入两根钢钉。出院后,医生嘱咐最少休息3个月,避免剧烈活动。

   劳动仲裁

   确认伤者和公司存在劳动关系

  治疗期间,陈文华提出让盛京昌公司先支付一部分医疗费用。但公司表示,其属于工伤,等痊愈后可以申请工伤赔偿。

  “在我的反复要求下,公司要求我写借条,之后支付了1万元治疗费。”陈文华告诉记者,他还争取到受伤期间每月3000元工资,这笔钱发到了去年9月。不过,令陈文华感到蹊跷的是,2021年6月之前,发放工资的是盛京昌公司,之后则变成了安徽卓尧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而这家公司他根本没有听说过。

  几个月后,能下地走路了,陈文华赶紧来到青山湖区人社部门申请工伤鉴定,对方建议陈文华先通过劳动仲裁确定与盛京昌公司存在劳动关系。

  仲裁需要提供什么材料、流程是怎样的,陈文华完全搞不清楚。在仲裁员的指引下,陈文华找到省总工会首席援助律师、江西听讼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惠,寻求帮助。

  接到陈文华的求助后,王惠当即为其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王惠认为,陈文华与盛京昌公司签订过书面劳动合同,其需遵守盛京昌公司的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劳动关系事实清楚。

  原本打算调解,但尝试多种方法后,陈文华始终联系不上公司负责人,王惠决定帮陈文华申请劳动仲裁。2021年11月9日,青山湖区劳动仲裁院裁决确认陈文华与盛京昌公司存在劳动关系。

  王惠告诉新法制报记者,裁决后,和对方律师曾就此事调解过几次,但最后盛京昌公司选择了在注册地青岛起诉陈文华。

   异地诉讼

   公司一审败诉又提起上诉

  2021年12月,陈文华收到了法院传票。得知如果要继续维权还得去青岛应诉,这让他心态有些崩溃。

  得知陈文华的状态,王惠耐心劝导他,并将其约到省总工会“三师一室”商量如何应诉。

  “本来我确实很绝望,但大家的鼓励让我倍感温暖,省总工会和律师都在帮助我,我也不能放弃。”陈文华接受采访时说。

  各级领导的鼓励和帮助给陈文华吃了“定心丸”,他家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帮扶。

  “虽然公司方在青岛起诉,但是我们一定会做好持续性的法律援助。”王惠和省总工会帮陈文华找到了青岛的法律援助律师应诉。

  2022年1月份,青岛莱西市法院视频审理了此案。最终,法院作出判决,判决陈文华与盛京昌公司自2020年2月至2021年9月期间存在劳动关系。

  “太感谢你们了,我已经收到了法院的判决书,胜诉!”2月17日,陈文华来到省总工会,向省总工会的工作人员和援助律师表达谢意。

  确定了劳动关系,下一步就可以申请工伤认定了,但是令陈文华没想到的是,盛京昌公司又向青岛中院提起了上诉。

  2月23日,盛京昌公司代理律师郑锦川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陈文华受伤时确实是公司员工,但是自2021年6月起,盛京昌公司并没有向陈文华支付工资,而是由安徽卓尧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支付。由此说明,双方自2021年5月起不再存在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时间的确定涉及到工伤赔偿,需要法院作出认定,因此提起了上诉。

   律师建议

   将新业态从业人员纳入社保体系

  陈文华的维权经历,可以说是近年来新业态劳动者维权艰难的一大缩影。

  王惠告诉记者,新业态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农民工或困难群体,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维权意识不强。2021年,江西听讼律师事务所共办理了23起新业态劳动者维权的案例,涉及工资拖欠、工伤等。在这些案例中,大部分劳动者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没有缴纳社会保险。像陈文华一样有用工协议的,确认劳动关系尚且困难重重,对于大部分没有签订任何协议的劳动者而言,维权更是难上加难。

  王惠提到一起案例。2021年4月15日,周某某等人入职南昌一家公司,从事外卖配送工作。周某某等人需要遵守被申请人规定和工作时间,公司按照每单6.5元支付工资。公司对外卖配送员要求极为严格,派单后如果送得不及时要罚款,且派单频率极高。周某某两次中暑呕吐,平台依然派单。

  因为忍受不了这样的工作强度和频繁的罚款,周某某希望解除这种工作关系,拿回被罚的血汗钱。在与公司发生冲突后,周某某发现其无法登录App查询自己的配送数据,也提供不了劳动合同等材料。

  在申请劳动仲裁时,王惠发现,此类平台属于众包模式,很难认定为劳动关系,即使提交材料,也可能不会受理。

  当前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劳动权益保障为何面临多重困境?王惠剖析认为,一方面,欠薪、工作时间长等劳动基本权益实现困难;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职工社会保险与劳动关系捆绑,导致他们的职业伤害无法通过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得到解决。在实践中,一旦外卖配送员遭遇交通事故等职业伤害,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时,劳动关系的确认便成为维权道路上的“第一道关卡”。

  “要破解这一难题,需要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着手,规范用工形式,将新业态从业人员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王惠说。据了解,我省景德镇市已开展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