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拦车

24.07.2015  12:43

  □叶学龄

  1973年,我在临川县委工作。一次回家看望父母,下午返程途中,远远看见有人坐在公路中间。我叫司机慢点开,那时乡村公路既无沙石做路基,又无水泥等铺路面,实际就是拖拉机走出来的简易公路,也很少有车辆来往。待到30米左右,看清了是自己的外婆。

  我立即下车步行走到外婆身边,我叫了一声“阿婆(乡音,即外婆)您好!”没想她老人家举起一根竹竿当头就打过来。我将头一歪,自然没事,再说她也不是真打!我对阿婆讲:“阿婆,有话好好说,不要生气!”“今天不解决问题就不能走!一个,我要吃城市粮;二个,几个表兄弟都在家里种田,你带出去找个工作;三个,我要二十方木材”。阿婆要求三个问题都是当时办不了的。我对阿婆说:“国家有政策,都是办不了的。”“那为什么别人都帮亲戚办了很多事,你就六亲不认?”“不是没有亲情,是不能违犯政策,你总不会要我犯错误吧!”“我希望你步步高升。”说着,又哭起来。“我八十多岁,连棺材都没有!”我当即表态:“我回去作特殊情况处理,立即就办一个立方木材做寿材。”阿婆还是通情达理,说:“你走吧。”

  回来一踏进家门,母亲先是热泪盈眶,后则嚎嚎大哭。我想一定是受了什么委屈。母亲冷静下来后,我问母亲为何?母亲说还不是为你!亲戚们一个一个来求我,有的逼我要我带他们去找你,要解决商品粮、要安排工作、要木材指标。母亲又叮嘱,千万不能松口,宁愿得罪人,宁愿不当干部也不要犯错误!母亲几句话,给了我莫大的支持,使我热泪夺眶。又联想到前年姑父因我未解决他儿子的工作,大骂我“六亲不认!”,拍着桌子离去。自己的大哥在公社医院当院长,因未解决商品粮,只是大集体干部,转了商品粮就是国家干部。每次我回家看望父母,他都避而不见。想想这些,有时思想也矛盾。一面亲戚抱怨我无情,一面我抱怨亲戚自私,也抱怨过自己是不是太原则缺少灵活性。在那个年月,国家物质贫乏,城乡矛盾突出。一边是亲情,一边是国情,无疑亲情要服从国情。就连自己的父母七十多岁还守在农村种田、养猪、卖菜,可见解决亲情与国情之间的矛盾,也就是供需之间的矛盾,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彻底解决。现在市场放开了,物质丰富了,就业门路多了,这些矛盾也就解决了。看来,发展才是硬道理!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