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言:外援打入“奶粉国家队”只怨本土太差劲

17.06.2014  12:01

  继去年9月以及今年1月分两批推出“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新品”后,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于近日公布了第三批“国产婴幼儿配方新品”,除了光明等6家本土品牌外,雀巢成为首个入围“奶粉国家队”的外资品牌。尽管中乳协相关负责人解释称,“由协会推荐的雀巢品牌产品均在国内完成的生产,因此将其列入了该名单”,却未能打消行业的质疑。(6月16日《北京商报》)

  雀巢作为外资品牌却被中乳协推荐“奶粉国家队”,人们质疑的点聚焦在是否会占用国家政策补贴上。面对这样的质疑,尽管有着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更应该看到在雀巢打入“奶粉国家队”中,在推荐的标准上缘何会被雀巢抢先,而不是本土品牌入围。与其聚焦于质疑国家的政策资金会向雀巢倾斜,不如做好自身工作,壮大本土奶粉企业。因为只有本土奶粉企业壮大,才能够加入到“奶粉国家队”中,而不是凭借这样的雀巢外援来充数。

  从中乳协的推荐流程上看,第一个是自主性原则,需要企业自主申报。这对于所有奶粉企业都是敞开的,只要想报就可以报。所以,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外资企业,既然没有限定只有中国本土企业,那么,外资企业自然就可以加入申报的环节。第二个原则是质量关卡。即企业近两年来产品质量稳定,无质量安全事故,无被国家监管部门和协会通报产品质量问题。这显然将很多中国奶粉企业不具备的,所以,点背不能怨社会,更不能怨政策,只能怨自己的质量太差劲。因为申报的大门都是对所有企业敞开的,你符合条件就去申报,若不符合条件,那就不能申报,道理如此简单。

  一个“奶粉国家队”的政策引发外资和内资的讨论,这样一个面对所有企业敞开的政策,到底是不是会因为外资的加入而引发国家资金的外流,这才是应该考虑的问题。其实,国内的奶粉企业主要是太不争气,从三鹿奶粉开始,无数的奶粉企业纷纷倒下。无论是对利润的追逐还是其他管理的因素。而在与外资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的时候,面对中乳协的推荐标准,立马就卡壳。从这个方面上分析,雀巢打入“奶粉国家队”也不是雀巢的错,即使没有雀巢的打入,同样也会有其他的外资品牌打入。因为与国内同类奶粉企业比较,雀巢的确高人一筹,这似乎也是不容置疑的。

  当务之急,国内本土的奶粉企业应该做的不是在那里争论“奶粉国家队”有了外援是不是合适的问题,而应该是鼓足干劲,拿出水平,努力将自己的企业做强的问题。试想,假如以雀巢为榜样和标杆,向着人家的质量和标准进发,终会有一天会赶上甚至超越。到那个时候,全部是本土企业占领“奶粉国家队”的名单也就能够让人们心服口服。否则,即使没有雀巢打入,勉强将一个本土品牌来替换雀巢,也属于标准“放水”,不能服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