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派教师彭娟:三尺讲台洒汗水 作中华文化使者

22.11.2013  22:35
彭娟句型教学。 彭娟指导的学生获得2011年全泰国汉语桥比赛第一名。 彭娟(左四)与湖南外派教师。 唐小晴 摄

  中新网长沙11月22日电 题:湖南外派华文教师彭娟:三尺讲台洒汗水 作中华文化使者

  记者 唐小晴

  “那是一段苦乐相随的时光,收获了超出预期的感动,更让我体会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神圣与光荣,这是一次宝贵的海外教学经验和难忘的人生经历。”今年33岁的湖南师范大学教师彭娟,谈及此前在海外从事华文教育的感受时如是表示。

   因材施教

  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彭娟被外派到泰国东北部呵叻府磨艾县公立育侨学校担任了11个月的华文教师。她到了泰国后,发现当地缺乏中文语言环境,学生学中文机会少,导致中文难以巩固、容易忘记。不少学生学了几年中文,仍不会拼读汉语拼音,学习词语、句型与短文的时,都用泰语注音。而且泰国学生总将学校活动、寺庙祭祀、节日表演排在学习前面,课堂纪律松散、注意力分散。

  为此,彭娟因材施教,借助大量图片、字卡,并用肢体语言和简笔画让学生理解生词与句子的涵义。同时每天花大量时间学习泰语,加强与泰国教师的交流。当彭娟首次尝试用泰语注明生词含义时,学生们都发出了感叹,称赞“suaijinjin(真漂亮)”。

  在泰国,各式各样的虫蚁数量尤多,草丛或宿舍里常发出“嘟咯”叫声的蜥蜴,黑身红点的四脚蛇也会在脚边簌簌爬行,让人惊悚后怕。就连办公室的墙桌上,都有壁虎和各种小虫造访。猖獗的还有泰国蚊子,、有些皮肤过敏的老师被叮咬后,连续几天用药都难以平复,身上留下了大片疤痕。

  恶劣的环境并没有浇熄彭娟的教学热情。她一方面制作生词卡片,让泰文老师将重点用泰语注明,使学生清晰理解学习要点;另一方面,发挥简笔画特长“图解”汉语,绘制成趣味象形字的字卡,增强学生们对汉字的直观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特点,彭娟采取灵活多变的管理方式。对待低年级学生,彭娟通过做游戏的方式,用小贴纸、糖果等奖励举措,让他们认真听课。高年级班级对游戏不感兴趣,加上中文并非升学必考科目,很多学生欠缺学习动力。为引起他们的兴趣,彭娟更多的是让他们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体会汉语趣味。

  为加强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彭娟还结合中国文化特点,设计出多样的教学环节,提升学习积极性,用儿歌和成语接龙等游戏方式让学生学习汉语,用歌声理解和记忆。春节时候,她还教学生剪纸、写福字,用PPT的方式讲述《西游记》、《中国风光》、《中国京剧》、《太极扇》等,使得原本单调的课文生动起来。

   桃李芬芳

  在彭娟的努力下,几个月后,很多学生争先恐后地跟读、记忆中文生词。日久生情,学生们见面时都会亲密拥抱彭娟;在疲倦时,还给她捶背。

  磨艾公立育侨学校是东北部华文民校协会的理事学校,校董和经理都特别重视中文比赛,泰国东北部第四届世界中学生汉语桥比赛初赛就是在这里举行。

  彭娟指导的一位初三学生名叫黄金,学中文只有6个月,曾赴台湾参加过培训,但发音仍不准,语调不自然,300多字演讲稿要花好几个星期去理解与记忆。为了练好周华健的《朋友》这首才艺表演歌曲和手语,黄金嗓子都哑了。比赛前几日,黄金有点不自信,为稳定她的心理情绪,彭娟耐心地给她做心理工作,给她鼓励,就连周末也陪她一起复习汉语桥比赛文化知识。

  功夫不负有心人,黄金在初赛中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成功进入在曼谷举行的复赛。但未能走到决赛。“虽未获胜,但学生有经验后会变得更强。”后来,黄金参加了泰国中华会馆举办的中文演讲比赛,在初中乙组比赛中有了更加从容的表现。

  2011年9月,育侨学校举行泰国东北部华文民校协会中文学术比赛,18所华文民校共襄盛举,数千师生参与本届学术比赛。彭娟指导的学生参加了演讲、讲故事、演唱中文歌曲、抄书和拼音朗读5个项目的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初三年级的彭蓉蓉以《我喜欢学中文》一题,获得了初中组演讲比赛的冠军。而后,彭蓉蓉又在马哈萨拉康大学以第三名成绩,进入全泰国中文演讲比赛决赛,获得全国第二名的好成绩。

  “当她拿着奖牌和证书开心和我拥抱在一起的时候,我深深地理解了‘语言是通向成功的关键’这句话的含义,除了那份崇高的荣誉,同时也收获了宝贵的海外教学经验和难忘的人生经历。”彭娟说。

   中华使者

  据彭娟介绍,在泰国,多数华校均是私立,主要由当地热心华教人士捐助,或依赖于中国国侨办或汉办的资助,学校教师工资远不如公务员或公立学校的待遇,不少华校年轻的华文教师往往把在华校的任教作为跳板,一旦找到更好的机会,就会离开华校、放弃华文教育。部分有志从事华文教育工作的年轻老师,因受限于缺少必要的资助和经济能力,难以赴华进修,或在泰接受进一步培训,导致很多华校十分依赖国内侨办的外派教师和汉办大学生志愿者。

  “如无国内师资,泰国无法承担起整个华校的华文教育任务,也无法保证华文教育的质量。”彭娟说,海外华文教育最关键的还是实现华文教师的本土化。

  制约华文教育的发展,资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从自身经验出发,彭娟建议,需通过提供奖助学金招收海外优秀华裔学生来华就读华文教育专业本科、硕士研究生,为海外华校培养一批骨干力量;开展在职华文教师汉语言或对外汉语专业的函授学历教育;不断加大培训力度,大力开展针对现职华文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教学水平;把华文教师培训与能力测试、认证结合起来,建立起培训、考核、认证“三位一体”的华文教师培训机制。

  彭娟还说,可进一步扩大外派教师规模,加大教学类督导人员的外派比例,变外派教师工作以输血功能为主向提高华校自身造血功能为主的转变,才是长久之道。

  外派华文教师走出国门,代表的是中国形象。彭娟认为,外派教师要呈现泱泱大国的气象,吸引更多海外学生和有识之士关注、了解中国文化。其次要兢兢业业进行汉语教学,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与才艺能力,彰显教学风格,让学生爱上中文。

  目前,彭娟正在武汉大学读博士,进修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我想依托自己所在高校湖南师范大学作为华文教育基地的有利条件,为海外华校和国内基地信息共享,以及师资培训与交流牵线搭桥,以期形成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作传递中华文化的友好使者。”彭娟说,尽管中国与海外文化有异,但爱的教育能够超越而上。“只要用一颗真诚的心,与学生们建立感情,他们就会与您约定:不久的将来,中国再见!”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