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县政协持续发力旅游文化产业

11.11.2014  19:18

  连日来,大余县丫山景区游人如织,通往景区的公路上车水马龙,旅游大巴来往穿梭,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的丫山,正以全新的姿态迎来八方宾客。这与政协多年持续建言发力,助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是分不开的。

  大余县有厚重博大的红色文化、理学文化、钨都文化和客家民俗文化,为了使该县的优秀传统历史文化能够生生不息焕发异彩,近年来,该县政协围绕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持续3年开展调研、视察、专题协商等活动,积极建言献策。先后提出了《加快我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旅游文化品牌》《把旅游文化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等建议。县政协还组织多部门联合推出“打造旅游文化大余”系列活动,以不同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健康高雅的文化艺术形式,陆续举办了“文艺团体送戏到乡村”“农民才艺大赛”等10多项主题活动。

  今年初,针对大余旅游发展存在资源保护力度不够,旅游品牌定位模糊,旅游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认识不足等问题,县长曹爱珍亲自出题,要政协组织委员开展推进“旅游活县”发展战略的调研,委员们提出了以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梅关古驿道、牡丹亭、国家4A级景区丫山为重点,着力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路,并立足生态、人文、古迹、红色等特色资源优势,不断做大做强红色旅游龙头,协调发展绿色、古色旅游等建议。该县政府采纳政协建议,以“绿色”振兴的发展理念,不断做大做强红色旅游龙头,协调发展绿色、古色旅游,并相继出台《加快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的若干意见》《大余县创建星级农家旅馆三年(2013-2015年)推进计划》等相关政策文件。近年来,该县对梅关陈毅隐蔽处、红四军战斗遗址、红四军干部会议旧址等35处革命旧(遗)址等原有革命旧址进行保护性改造,开发建设了一批红色旅游项目。同时,以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梅关古驿道、牡丹亭、国家4A级景区丫山为重点,着力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现红色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与旅游业良性循环发展态势。今年以来,大余县旅游接待人数达17.6万人次,同比增长34.27%,旅游业发展呈井喷之势,全县旅游总收入有望突破9亿元。 (严小光)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