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大军在大别山有多艰难:挖假坟才获一棺材粮食
核心提示:司务长再仔细一看,果然这座坟周围干干净净的,就连烧纸钱的一点痕迹也没有。司务长的眼睛也亮了:“这里面埋的不是人,肯定是粮食。 ”两人商量了一阵,叫来几个战士,偷偷地把坟打开一看,果然是一棺材的粮食。
挺进大别山前,刘伯承在干部大会上作动员讲话
本文摘自:《辽沈晚报》2009年6月19日7版,作者:葛红国、裴志海,原题为:《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的艰难时刻》
1947年6月30日,遵照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指示,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渡黄河,向大别山进军,揭开了全国性大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的斗争中经受了严峻考验,付出了重大代价,仅人员就损失了一半之多。本文作者采访了大量当事人,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揭示了刘邓大军在1947年的那个寒冬所谱写的一曲悲壮史诗。
部队里开始出现个别人违法乱纪的现象
要想让10多万军队在大别山扎下根来,面临着一个首要问题,就是解决全军的吃饭问题。
大别山老乡本来就穷,解放军要征粮,国民党军23个旅在大别山也要吃饭。就那么一点粮食,国共双方的军队拉来拉去,都得靠他们供应,大别山的老乡们受不了。老乡自己也要吃饭,所以,即使有点粮食,也只够养家糊口,说什么也不卖。
刘邓大军的处境愈加困难。虽说有陈粟、陈谢两军东西策应,但刘邓大军毕竟身悬最南端,成为国民党当局的眼中钉。国民党后来又增加至33个旅80个团,源源不断地向大别山扑来。双方都要在大别山就地补给,大别山人民的负担更加沉重。再加上这里连年混战,国共双方在这里拉锯几十年,大别山人民过起日子很现实,他们要活命,就得想法设法地保存自己那点少得可怜的财物和粮食。无论是对付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有了经验。实际上这些经验也就是“坚壁清野”,无论是地主,还是农民,都把自己家里的贵重物品、粮食转移到山上,或者在房前屋后埋起来。
如何找到被藏起的贵重物品、粮食,部队动了许多脑筋。到了一个村庄,炊事员、司务长就拿根棍子,把头削得尖尖的,看看哪里的土是刚翻出来的,就使劲地戳,有时挖出来一看,就是一罐或一箱子粮食。挖出来以后,把老乡找来,战士们给他讲道理:“我们是解放大军,不会白拿你粮食的,给你开个借条,将来会还你。 ”然后给他留一点,其余大半都拿走了。六纵十七旅四十九团有次找了半天,没见到一粒粮食,司务长正发愁,炊事员的眼睛却亮了:“司务长,你看那座新坟。 ”司务长一看,在村边的几座坟旁,有一座看来刚埋不久的新坟。他瞪了一眼炊事员:“有什么好看的,咱们总不能吃死人吧! ”炊事员说:“司务长,你不觉得这座坟很奇怪吗? ”司务长再仔细一看,果然这座坟周围干干净净的,就连烧纸钱的一点痕迹也没有。司务长的眼睛也亮了:“这里面埋的不是人,肯定是粮食。 ”两人商量了一阵,叫来几个战士,偷偷地把坟打开一看,果然是一棺材的粮食。
为了搞到粮食,有些战士就向老乡连哄带骗,老乡也屡屡上当。六纵十七旅五十团有个侦察员叫赵石子,鬼点子多,别人在忙着找粮食,他拿着一个望远镜站在村口,对着外面的山坡看了一会儿,回头吓唬老乡:“我看见你们粮食在那里藏着。”说着还用手指了指那个山坡,又说:“你们要是拿出来了,我们要一半就行了,要是让我们自己挖出来,我们就要全部借走了。 ”老乡不知道望远镜是啥玩意,以为他真看出来了,忙慌慌地去把粮食拿出来了。赵石子还很高兴,以为首长会表扬他一下,谁知政治处主任张镰斧知道后,把他叫来臭骂一顿:“你这是干什么?这不是欺骗老乡吗?你这是搞迷信,你算不算共产党员?把望远镜给我交出来!”赵石子被熊得脸红脖子粗,乖乖地把望远镜拿了出来。
为了生存下去,部队里开始出现个别人违法乱纪的现象。有些部队打土豪时,向老乡打听谁家是地主,老乡没人讲。战士们就自己找地主,看看谁家的住宅高大、宽敞、房子多,就说这家是地主。实际有些是地主,有些也不一定是地主,但都把人家当土豪打了。还有的部队看到老乡家里有猪,就说:“这家有猪,肯定是土豪。 ”把猪拉过来就杀掉吃了。
部队中牢骚怪话也多了,其中有句牢骚流传很广,也很形象地概括了刘邓大军坚持大别山斗争的艰苦生活:“大别山真正好,走小路光摔倒,走错路了没向导,吃大米,铺稻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