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提升群众幸福感

01.01.2015  12:09

民生优先圆梦幸福生活

  民生改善是检验百姓幸福指数的试金石。2014年,我市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期盼、最紧要的事情做起,投入180亿元集中办好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73件实事,生活在南昌的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如今,就业、社保、医保、居住、就学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一项项民生工程犹如一串串“幸福密码”,开启了群众幸福生活的大门。

   就业让钱袋子鼓起来了

  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充分就业、增加群众收入是民生幸福的重要基础。就业,归根结底就是要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2014年,我市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努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就业质量不断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2014年,我市各级人社部门瞄准“劳有所得”目标,不断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就业、创业工作。 1—11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7413人,“4050”人员再就业人数8634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为100%,实现了动态清零;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9890人,新增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6704人;新增小额贷款发放9.9799亿元;完成小额贷款新增担保基金1381.2万元,小额贷款到期贷款回收率为95%以上;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招募120人;免费培训省内工业园区员工33679人,创业培训11138人,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培训人数5626人。

   社会保障提升民生福祉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是保障民生的着力点。2014年,我市不断织密“社会保障网”,将新增财力向公共服务倾斜,围绕建立完善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制度的建设,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了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

  我市围绕“老有所得、病有所医”目标,统筹推进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居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民生工程建设。1—11月,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6.4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参保人数140.1万人,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人数23.9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8.81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30.2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87.4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7.17万人。

   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缓解

  2014年,我市积极推进卫生民生工程,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累等群众关切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

  2014年,我市新农合参合人数为259.2万人,参合率为99.32%,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参合农民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75%,住院一次性报账率达到91%,有效减轻了农民看病就医负担。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疾病应急救助制度,解决了极少数身份不明、无能力支付医疗费用患者的医疗救助保障问题。实施贫困家庭重性精神病患者免费救治,尿毒症免费血透救治,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救治以及“光明·微笑”工程等重大卫生民生工程。截至11月底,全市免费救治尿毒症患者1222例,成功实施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2228例,收治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06例,收治儿童白血病救治21例,免费救治贫困家庭重性精神病患者2112人。

   更多人实现居者有其屋

  2014年,我市新开工建设廉租住房450套、公共租赁住房2550套,全面完成了年任务目标。在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同时,我市继续抓好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和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的审核发放,截至11月底,全市为1.23万户廉租家庭发放租赁补贴。

  棚户区改造、危房改造、渔民上岸安居工程是政府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善群众尤其是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系列民心工程。2014年,我市对2.6万套城市棚户区住房进行改造,累计支付旧城改造资金约100亿元;2930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也全面开工建设,已竣工2408户,竣工率为82%。实施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已完成337户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建设。

  一份份沉甸甸的“民生账单”,一个个不断刷新的民生新记录,践行了我市“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的庄严承诺,架起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绘织起了一幅实实在在的幸福“民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