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发:初中生自杀更须反思教育脆弱点

10.11.2014  13:27

  11月4日,湖北十堰郧县城关一中1名八年级男生跳楼自杀。郧县教育局回应称,学生系上课不遵守纪律被老师批评后自杀。目前陨县警方已介入调查。(11月8日《新京报》)

  近年来,学生自杀的新闻层出不穷,从小学生到中学生乃至大学生都有。生命的花朵就那么反常的过早凋零,留给父母亲人及师友的都是无尽的痛。为什么这种现象会前赴后继?该警醒反思的是我们的教育。

  许多人都感叹,现在的孩子太过脆弱,动不动就寻死觅活的,他们怎么啦?老师也多感叹现在的学生难教,家长感叹现在的孩子难管,这种现象并非偶然,有着其内在的必然性。

  从这个自杀的初中生个案来看,或许可以窥见一些蛛丝马迹。早自习时看小说,被班主任发现后批评了几句。上午物理课时他又在课堂上下象棋。班主任把他和另一名学生叫到办公室批评并要求请家长。10点56分左右,他从办公室出来后,从4楼教室跳楼自杀。

  从这些细节来看,金某的看小说、下象棋都属于违纪现象,科任老师或班主任有权制止和纠正,一来可以维持课堂最起码的正常教学秩序,二来也是为其本人负责。后来他被带到办公室批评并要求请家长,可能是导致压力升高崩溃自杀的最大原因。

  老师应该教育该生,但一定要注意场合和方法。可以看出,该生可能是老师眼中的“差生”,而且处于青春叛逆期,对这样的孩子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注意从心理上疏导。任课老师应该即时巧妙批评教育,不要动不动就把问题交给班主任。班主任一定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能简单除暴,也不要动不动就请家长。

  在许多老师眼里,“请家长”就意味着“告状”和罗列“罪证”,好作为日后“劝退”的依据,把孩子不负责地推向社会。对自尊心极强的孩子,请家长很有负罪感,就可能走向极端。对有的孩子来说,请家长多了也起不到大作用,会导致破罐破摔:我就这样了!看你老师还有什么辙?而且请多了,家长也会不胜其烦,就抱怨:毕竟学校教育才是主导的教育。因此,学校老师首先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适当,对叛逆期孩子和“差生”的施教是否怀有着“爱的教育”。

  其次该反思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是否落实。当前各地中学的应试教育功利教育颇为浓重。“只要读不死,就往死里读。”“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然长眠。”“教不会就练会,练不会就考会,考不会就清退。”……这从一些中学的“励志”口号可见一斑。而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却相对缺乏,有的生命教育课本都几乎没有被打开过。那些能完美素质教育的诸多“小课”、“副课”“搭头课”几乎都让路于升学考试的“主课”科目,也就渐渐造成了学生的意志很脆弱,人格不健全,价值观模糊等通病。

  最后,做家长的该反思家庭教育的缺位。跳楼自杀的金某父母不常在郧县,孩子借宿亲戚家。这种转移孩子监护人的作法必然会造成父母亲子教育的缺失,而且亲戚的“家庭教育”也多是畸变的。因为不是自己的孩子,不便严厉管教,也难以管教好,家庭教育也就会流于形式。如果父母的家庭教育能够与孩子经常互动即时跟进,让孩子享受到父母的人生指导、家庭的温暖和心灵的慰藉,想必孩子不会轻易走上不归路。

  一言以蔽之,初中生生命的脆弱,最该反思的是脆弱的教育。教育健全,就能培育出健全的学生。用教育之重去拯救个别孩子的“生命之轻”,让孩子快乐阳光,让他们学会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我们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