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发:干部“被辞职”恐不只是“吃空饷”

03.12.2013  11:23

  11月15日,河北黄骅市委组织部宣布:全市科级干部超过53岁,副科级干部超过52岁的全部提前离岗休养,同时提高三级工资。全市共有62名科级干部被列入这一名单,其中还包括两名“正值政法工作黄金年龄的”司法系统干部。(12月2日《新京报》)

  干部保留一切待遇,工资连涨三级。提前离岗的人给下面的人腾出位置来了,更多的人能享受干部待遇。这种做法不仅靡费纳税人的钱,也违反公务员法,无法律依据。何况,大批科级干部“不劳而获”,也有违社会公平正义。这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吃空饷”。

  “干部年轻化”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不能“一刀切”,更何况这些“被辞职”的干部许多人正处于工作的“黄金期”,53岁也是处于“青壮年”,不宜一概而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平均寿命普遍提高,当前,还有延迟退休趋势。因此干部“年轻化”也要与时俱进重新定位。

  《公务员法》明确规定了公务员的退休事项和条件,退休年龄为男60岁、女55岁,而并没有“提前离岗”的说法。而在第十三条公务员享有的权利中明确规定: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时曾提到,既要掌握一般化原则,又要有解决特殊问题的措施,不搞“一刀切”。具有讽刺意义的是,9月3日河北全省召开“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会议,专项治理工作自9月至12月一直在该省开展。黄骅市的这次另类“吃空饷”行为,明显违背了有关精神。

  提前离岗的话就意味着给下面的人腾出位置来了,更多的人能享受更高的干部待遇,这是一种变相的福利。如果按照正常年龄退的话,会减少很多官员。而且,这种腾但不一定都使老百姓的公共服务得到提高。在黄骅市新旧换任市委书记之际,这样的大面积“被辞退”现象难免使人浮想联翩:是新政的用人派系调整?还是借机干部调整好“潜规则”敛财?要知道,在一定范围内这种权利纷争与跑官买官买官现象确实不同程度存在过,倘若许多人真的是因此而“提前离岗”,那才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