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喇叭”派上新用场

14.06.2023  11:12

  “广播一响,心里亮堂。”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里,农村群众获取信息的来源大多靠村里的广播。这些年,随着智能手机和数字技术的普及,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多了,广播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然而,作为政府部门向公众提供应急信息的重要手段和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正以全新的角色重新融入人们的生活。

  在国家持续加大对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的大背景下,峡江县将构建“村村通”应急广播共建共管共享体系作为深化改革的重点项目推进,先后探索出县乡村三级应急广播全覆盖、视播一体等独特做法、经验。应急广播体系成为地方治理、预警防灾、乡村振兴等工作的好帮手。

   6小时,4名干部,救了300多人——预警防灾显身手

  “5月5日晚10时左右,我突然接到上级传来的洪水红色预警。”戈坪乡戈坪村村支书毛志伟点开手机相册,洪水奔流的视频画面让他担心不已。

  “水东坑和清江下两个村小组危险了!”毛志伟和3名村干部立刻冲出家门,奔向村部的广播室,通过应急广播向水东坑村和清江下村村民喊话。

  在家的村民被广播惊醒,纷纷跑出家门,转移到高处。次日凌晨4时,上堤巡查的干部见水势越来越大,为了保护大堤,便指挥挖机挖开之前被淤塞的河道,让洪水顺利下泄。两个村300多名村民的家园,避免了被淹的危险。

  “如果没有应急广播,我们挨家挨户去敲门,肯定来不及。”戈坪乡副乡长张逢雨告诉记者,全乡常住的4000多人中,近七成是老人和孩子,绝大多数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夜深人静之际,靠村干部上门喊话,显然太慢。这时候,应急广播的作用便凸显出来。

  大水退去之际,戈坪乡干部愈发觉得,为全乡每个村配备应急广播系统,是正确的决定。

  这些年来,峡江县将“村村通”应急广播建设纳入全县重点工程项目,先后投入财政资金850万元,分两期构建全县“1+11+N”应急广播网络,即1个县级总平台、11个乡镇平台、92个村(社区)平台和953个应急广播终端,形成了全县应急广播“一张网”。

  如何打通信息壁垒、健全协调整合机制,曾是各地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堵点与难点。在峡江县,一台小小的广播,汇聚了应急管理、林业、消防、卫健、教体、气象等多个部门的合力。

  “防火、防汛、防溺水、医保政策等为农村群众‘量身定做’的讯息,全都整合在一起,定期播送。同时,广播系统整体是有线传输,县广电网络公司派专人负责维保,确保遇到突发灾害时能够投入应急。”峡江县文广新旅局副局长彭文芳介绍。

  紧急时刻,村干部“一张嘴、跑断腿”的现象,在峡江县的山村成为历史。

   8亩地,两个星期,收入20多万元——乡村振兴当先锋

  6月2日7时30分,峡江县广电网络公司员工郭招辉准时打开设备,向全县进行每天的例行播音。党的二十大报告金句、县里的重要新闻、当天的天气情况……短短20分钟的播报,信息干货满满。

  县里的播音刚结束,金坪民族乡政府工作人员熊杰拿起话筒,开始一字一句地读乡里最近出台的种养惠民政策,田里干活的村民、树下纳凉的老人,都在侧耳倾听。

  15时,金坪民族乡新民民族村广播员项玲插上U盘,为村民放送果树防虫害小知识。

  县乡村应急广播三级体系,正为峡江县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信息活水”。

  “去年,广播播放乡里的精品果蔬设施大棚补贴方案,我竖起耳朵听,一个字都没落下,回头就把我家8亩樱桃园改成大棚种植。今年收成翻了几番,樱桃两个星期全部卖光,卖了20多万元!”走进金坪民族乡新民民族村村民冷小艳家的樱桃园,她高兴地告诉记者。

  “应急广播就是我们老表身边的‘信息快车’!”村民廖树佳在旁边接过话头,“以前种果树,用的是老方法,靠天吃饭,收成不行。我家20亩蜜橘树这几年遇到极端天气,每年只能收回成本。听到广播里说建大棚有奖补,我也准备动手干。

  本地招聘就业、困难群体权益、农业生产技术、普惠金融知识……丰富的助农信息从喇叭中传出,传播到田间地头、村舍农家,更传播到农民的心头。

  “在这个信息传递手段不断更新的时代里,大力建设有些‘复古’的广播体系,体现的是政府对广大农村群众的牵挂和关切。”彭文芳感慨道。

  新的尝试,也在这里启航。在蒋沙村、新民民族村两个乡村旅游点试点,峡江县正试着将应急广播系统与雪亮工程、天网工程、智慧旅游监管平台对接起来,融合视频监控的远程监控与应急广播的远程传达功能,开发可说、可看、可管、可控的“视播一体”新功能,实现旅游信息即时播报、人流信息实时数据分析、治安交通状况实时监视预警。

  一台台人们记忆中的“大喇叭”,正登上更广阔的舞台。

  陈福平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 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