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墓里的临时工

28.12.2015  18:49

    凡本网注明“来源:江西广播网”或“来源: www.jxradio.cn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江西广播网,未经本网授权的,不得转载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广播网”和作品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发掘现场,除考古专家、安保、记者外,还有一批衣着各色的临时工。他们是附近的村民,每天在墓地外围做清理夯土、打扫卫生、清洁瓦片的琐碎工作。江西台记者孙丽娅、万芳、王莹报道:

  记者:“您今天洗了多少?徐奶奶:那里一堆,这里(一堆),今天就这些。

  一个水桶,一把刷子,一双手套,这就是徐奶奶每天的工作工具。徐奶奶是大塘坪乡的村民,今年已经63岁。从2011年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以来,她一直在墓地外围清洁挖掘出的砖块瓦砾,装袋并运往文保用房。如果没有及时的清洗,会对挖掘出的文物修护工作进度产生影响。

  “我自己洗,每天5袋也洗,四袋也洗,不规定我洗几袋。

  头上一块包头巾,一张小凳,坐在板房边,徐奶奶每天都要洗三袋以上的瓦块。按一袋有100块,每块清洗三遍,大约就要清洗900遍。天气寒冷了,她的双手在冰冷的水里已经泡出了冻疮。

  “手都肿了,这都毁手,以前不,肿起了。

  邓阿姨也是大塘坪乡的村民,今年已经58岁。这个季节,她的身上只穿了一件毛衣和一件薄外套。每天来回用车子推土50多趟,一天能挣到50块钱的报酬。她的胳膊摸上去已经明显地感觉到厚厚的肌肉。

  “孩子媳妇带,在家里玩,种田。来做就有钱,不来就没有嘛。

  每天大墓发掘现场都有10多号临时工,一遍遍地清洗,一铲铲地清土,一车车地装运,看似简单的劳动,也是为还原西汉海昏侯墓这样宏大的遗址出力。就在他们下午上工时,从北京来的海昏侯墓遗址公园规划专家也一同进了大墓。得知消息的这群临时工们都热切的期盼着,公园的建设能尽快完成,这不但能给他们带来更多机会,也增添他们对家乡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