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月欠族”感叹钱去哪儿了

27.02.2014  18:57
  原题:开学数日生活费见底 大学“月欠族”感叹钱去哪儿了     中新网杭州2月27号电(记者 赵晔娇 实习生 王璐)近期,浙江杭州市各高校已陆续开学。开学伊始,各种开支叠加,不少学生感叹一个月的生活费没捂热多久,就不知道去哪儿了。更有学生忧虑疾呼:尚未脱离啃老族,就要昂首踏入“月欠族”。     小陆就读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小陆说,虽然19号开学到现在没几天,但他1200元生活费已所剩无几。“交通费、通讯费、补送情人节礼物。”小陆说,“一笔笔小账加起来,就凿空了我的钱包。”     “大家的生活费没过多久就幻化为‘无形’了”,小陆说,周边很多同学都是这样的,根本不知道钱去哪儿了。     据《2013年中国大学生生活形态研究报》蓝皮书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大学生人均月消费支出945.6元,人均全年消费总额达到11347元,约为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50%。来自于城市地区的大学生消费支出达到1065元/月,比农村大学生月消费要高出三分之一。     对此,小陆认为,这只是个平均数,花费还是要看所处的具体地区,身边好多同学都超过这个平均数。“杭州这边消费还蛮高的,吃个饭几百块就没了,刚开学大家的手头普遍很紧。”     小陆表示,新学期申请了学校的助教岗位,并且在外面找了份兼职补贴荷包。小陆不好意思地一笑:“毕竟这么大了,老问家人要生活费也不好意思。”     与小陆同样遭遇“钱都去哪儿了”困惑的林静,就读于艺术类专业。林静坦言临近毕业,要添置的东西都特别的多,花费也相应的增加了不少。     她把手机上的电子账本展示给记者看,只见上面一笔笔记得都非常清楚。饮食600元,学习175元,服装饰品500元,休闲娱乐500元,日常杂项147元,总共1922元。     林静坦言,自己的家境还可以,但是面对每月账单时,还是感到“亚历山大”。林静甚至戏言,自己可能尚未脱离啃老族,就要昂首踏入“月欠族”。     据了解,“月欠族”是当前流行的网络词汇之一,为“月光族”的升级版,指那些不仅月光,还要向银行透支的人。更有网友根据“月欠”的程度,将“月欠族”分为三个进阶等级。     第一等级,基本月收支相抵的,叫“一败天地”。第二个等级,败完了自己又开始啃老的,叫“二败高堂”。第三个等级,成家之后,夫妻双方都入不敷出的称为“夫妻对败”。     林静不无感叹地说,对于那些刚刚从学校走上社会的学生而言,有时候啃老也是不得已的选择。“现在物价高涨,就业形势又差,我真的不认为自己的工资可以覆盖花费,一件普通衣服都要四五百呢,亚历山大。”     根据《2013年中国大学生生活形态研究报》的数据显示,总体来说,大学生消费行为较为理性,有89.2%的大学生制定了消费计划。但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学生对自己花费流向感到茫然无知呢?     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教师徐丽芬,一直为该校的学生开设一门日常消费经济的课程。徐丽芬认为,即使有部分大学生制定了消费计划,但很难保证他们制定的是科学的消费计划。很多人对那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理财、投资、消费结构知识可以说知之甚少。     徐建芬建议,学校除了开设常规的理财知识课程外,还可以传授学生关于调整规划个人积蓄和花费结构等专业性强的知识。     此外,徐建芬认为,有技巧的购物也可以起到节流的作用,“据我所知,很多人都是在实体店先选好了东西,再去找网上代购。“对于不那么追求购物体验的大学生来说,这不失为一种比较合理的购物方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