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新讲坛】上海大学朱恒夫教授来校畅谈婚俗文化
由校团委主办、文法学院协办的“核新讲坛”第三十五期,迎来上海大学二级教授朱恒夫先生讲谈“汉民族婚俗文化”问题。 5月6日下午的枫林校区图书馆301教室座无虚席,近两小时的“互动式”讲座充满欢声笑语。校团委、文法学院负责人及师生聆听了讲座。副校长李德平看望了朱恒夫教授。
朱教授首先引经据典,讲解了“婚姻”二字的渊源、婚俗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并例举了“朱买臣休妻”、“房玄龄无妾”、“荆公遣妾”等历史故事进行阐述。在他风趣幽默地讲演下,诸如“七出”、“三不出”等生涩词汇,都引起大家强烈的共鸣,现场不时传来阵阵欢笑。
“自汉代开始,就出现了‘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婚姻制度。”朱教授进一步解释说,这种制度的出现是为了维护等级森严的阶级制度,稳定社会秩序。而“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是古代婚礼民俗的集中表现。讲座最后,朱教授还清唱了一曲古代女子出嫁时的歌谣,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作为一所核军工院校,东华理工大学的同学们有这么高的文学素养,这让我感到意外的同时,更是赞叹。”讲座结束后,朱教授在受访时表示,在场的同学很多都是非文科专业,但现场还能积极参与互动,这是非常难得的。朱教授还衷心祝愿东华理工大学越办越好。
朱恒夫,1959年9月出生。南京大学文学学士、文学硕士与文学博士。1999年被江苏省委授予“时代之子”称号。现任上海大学与上海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导师、中国戏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艺术论》主編、中国傩舞学会副会长(国家级)、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代学区学会常务理事、上海戏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古典文学研究会理事、“马工程”国家重点教材《中国戏曲史首席专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特聘“第三轮学学科评估专家。”获得国家民间文艺著作奖“山花奖”一等奖与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文/詹建英 杨思奇 蔡雪芬 路晓彤 图/朱思进)
责任编辑:刘顺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