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做暑期工如何保障自身权益?

12.07.2015  21:07

  “从早上9点站到晚上10点,不能坐,坐了就扣钱。”在南昌一家服装店,利用暑假打工的大学三年级学生小芳说道。

  进入暑期,想打工挣钱和想获取一些工作经验的学生族开始加入到暑期兼职的行列,学生暑期工也成了许多公司短期内市场劳动力主力,但保障暑期工权利的法律目前是个空白,也正是因为缺少法律保障,这一群体的暑期让人担忧。

  法律人士告诉记者,这些担忧包括了安全和工资。如果要避开暑期打工陷阱,学生们要学会“自救”。

  文/ 江南都市报记者叶伟

  学生放假找工作

  商家冷淡不愿招暑期工

  刚刚结束高考的黄婷,早在高考之前就琢磨着利用暑期打工充实假期。高考填完志愿后,她就联系上读大三的表姐小芳,两人一同上街寻找打工的机会。

  找了好几天,两人终于在一家服装店看到招聘启事。在和店老板联系后,对方表示不想招暑期工,在小芳两人的请求下,对方终于同意让她们到店里试试,月薪1500元。

  小芳告诉记者,和她同班的5个同学,这个暑假也在南昌多家公司“试工”,有的在餐馆做服务员、有的在酒店前台、有的在服装店。“我们都是一个班的,假期没有学业压力,就商量着一起出来找个工作。

  记者通过几家网站上的招聘信息对比发现,暑期工占到了总求职人数的一半左右。

  记者走访人才市场及相关企业发现,相比学生们的热情高涨,企业却有点“不感冒”,在一些招聘网站上和人才市场上,记者没有发现专门招聘暑期工的信息。

  按照往年,超市是暑期工的“主战场”,但今年情况也不容乐观。除了超市,一些餐馆、洗车店、甜品店等可能招“暑期工”的行业表示,今年很多实体店的经营效益都不是很好,客源不多也就用不到那么多人,所以不招暑期工。

  一家餐馆老板表示,因为学生经验不足,有时培训和熟悉平日工作就要1个月,而暑期工只能干两三个月,所以无论从经济还是精力上考虑,都比较麻烦。

  打工受伤

  不受工伤保险条例保护

  采访中,记者从法院看到一则有关暑期工受伤的案例。2014年暑假期间,大三学生徐某来到一公司打工。过了十来天,徐某在工作中手部受伤,被送至医院治疗,该公司支付了医疗费、护理费和伙食补助费。但徐某希望通过确认与该公司的劳动关系获得工伤赔偿。

  据主审法官介绍,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建立劳动关系,也就是说,暑期工与公司之间不存在经济上依赖于公司获得长期生活来源的意思,双方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并未建立具有一定人身依附性劳动关系的合同,故不支持确认劳动关系的要求。

  而除了人身安全问题,学生们还要注意小心不要被骗。据人才市场相关负责人介绍,学生们要警惕那些需要类似于“培训费”、“抵押金”、“材料费”等变相收费项目的公司。另外,如果要去单位面试或想前去实地考察,最好拉上朋友陪同自己前去,还应告知父母自己的去向。注意不要为了贪图所谓“高薪”而误入圈套。

  工资标准

  事前订立民事合同

  小周是南昌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大二学生,目前她在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做暑期工,一个月工资1000元左右。除了按月结算工资外,不少暑期工还在一些餐饮店打工,工资以小时计算,有些工资比较低。

  那么,对于暑期工,是否能参照南昌市最低工资标准执行呢?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南昌有不少企业按小时计酬,如洋快餐服务、配送员,每小时8至10元或者更高;也有按月结算的,一般还和实际劳动结果相挂钩,勤劳的兼职学生,1个月下来的月收入应该能达到1200元。另外,不是职业劳动者的学生,也就是说暑期工不能拿地方最低工资标准去要求老板至少给你多少钱,因为这个标准管不到非职业劳动者。同时,学生也不能强迫用人方与其订立劳动合同、购买社保。《劳动法》保护不了暑期兼职行为,但事前与老板订立一份民事合同或进行关键性口头约定,对于暑期工将来可能发生的纠纷处置还是有利的。

  学会“自救

  保留记录作为凭证

  暑期工没有法律保障,那该怎么保护自己,遭遇欠薪怎么办?

  律师肖文军告诉记者,暑期工在应聘上兼职岗位之后,可提出签订劳务协议的要求,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或推脱,你又希望继续工作,可以在工作过程中,保留能够证明你从事这份兼职的文字、语音、图片和视频记录等,一旦合法权益受侵害,比如领不到酬劳时,可以作为维权的凭证。

  “确实有学生打听过暑期工欠薪维权的,但真正打官司的没有遇见过。”南昌律师薛玉海简单介绍了一下普通讨薪的维权成本:“遇到不给工钱或者长期拖欠等情况,最快的解决方式是去找劳动监察大队,请求他们帮助解决”,“如果他们不受理,就得去找劳动仲裁。劳动仲裁不受理再上法庭。一旦上法庭,整个流程至少得两个月。”假设一切都顺利,案子判下来了。赢了的话,你也许就能拿回一两千元的工钱;如果输了,你除了赔上精力,还要负担好几百元的诉讼费用。

  学生也要诚信

  别谎称说可长期做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暑期工和公司闹出矛盾并引发欠薪纠纷,有一大部分是因为有些学生在应聘时撒谎,称可以长期做。而在做了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后就要回学校读书,让公司一时难找人接手相关工作,干脆就生气不发工资。

  就此,律师罗久保告诉记者,从道德的层面上,当事人一开始就不诚信。劳动者隐瞒真实情况应聘,势必造成违约。但从法律层面上,不论是长期工还是暑期工,从上班那天起就已经与该公司建立了劳动关系,依法有权获得劳动报酬。当然,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而作为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