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后住集装箱:不提供水电 坐三人就满

11.02.2014  12:41

潘渭还为“新房”添置了洗衣机和空调。

在工地上的集装箱,一位阿姨在用改造的厨房做饭。

夜里,没有电脑和电视,潘渭会在集装箱里玩手机。

部分集装箱还重成了两层。

  租金低廉的集装箱住房,成为不少打工者梦开始的地方

  2009年,电视连续剧《蜗居》受到现代都市青年们的广泛关注,“蜗居”生活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

  北京西三环某高档住宅小区里一套一百多平方米的住宅,被分隔为38个“房间”,“蜂巢”里的租客们在楼宇之间静悄悄地生存着。而在成都工作的潘渭,一个18平方米的集装箱就是他的家。

  无论是“蜗居”、“蜂巢”,还是在成都生活着的“柜族”,在我们眼中这里可能只是一个狭窄的住处,甚至只是一个集装箱,但在他们心里,住在这里就能孕育出一个关乎理想和生存的梦。

  ●每个月180元钱租一个集装箱房,房子不能搬出去,女朋友晚上禁止留宿。家具都买最小的。——白领潘渭的“柜族”生活

  ●为什么会为了省几百元,就让自己躺在柜子里?——一名最终放弃当“柜族”的年轻人

  ●我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有块地,用于经营2层到3层的积木式集装箱旅馆。——集装箱房销售者的梦想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李鑫)昨天一下午,安徽人潘渭都在家里忙着打包行李。春节大假结束,他买好火车票要回成都继续工作。父母使劲往他箱子里塞各种土特产。“放到冰箱里,可以吃很多天。”两个老人说。按照潘渭给他们的说法,他住在成都市区边缘一个商业小区,和同事合租套二的房子,客厅有空调、冰箱,他自己则有单间居住。

  但事实是,包括桌椅柜床、空调冰箱等家具和电器,都挤在一个18平方米的集装箱里,这才是潘渭住了半年多的“家”。一间18平方米的住房,在成都如果作为单间出租,一个月需要400元到600元不等,如果地处闹市区,价格还会更高。而潘渭所住的集装箱位于成都光华大道附近,租金仅6元一天。尽管夏天不凉、冬天不暖,水电气等问题也没完全解决,但他仍然把集装箱内装饰得温馨宜居,床、衣柜、书桌、空调一应俱全。“他们说我是‘柜族’。”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网络运营工作的潘渭这样理解自己的处境。

  从2012年起,集装箱出租房在成都悄然走红。像潘渭一样的“柜族”散落在成都中心城区各个角落,保守估计超过8000人。他们中大多数是工地的工人,也有一些是外来打工者,还有少数是像潘渭一样的白领或者大学生。有的人住上10多天就打了退堂鼓,有的人则坚持下来在集装箱中“蜗居”。

  这几天,成都的天气寒冷,部分地方还飘起了雪花。这个冬天,“柜族”们要在集装箱中过完了。

   住进集装箱没敢告诉父母

  去年12月28日晚,在外工作了一天的安徽人潘渭打了一盆热水,回到自己的房间。脱下袜子后双脚浸入水里。在腾起的热气中,他轻舒一口气:“回家了。”

  他的“家”,位于成都青羊区光华大道附近的一处空地。夜深了,灯光从屋子唯一一扇窗户透出,犹如闪烁的萤火。如果镜头再拉远,可以发现这块空地摆放着数十个新旧不一的集装箱,和潘渭所住的屋子样式一模一样。

   月薪不足3000元25岁小伙当上“柜族”

  潘渭今年25岁,要是在一年前,他绝对想不到,自己会选择住集装箱。从合肥一所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他跟随女朋友到了成都发展。“刚开始在城西一个小区租房子住。”潘渭说,一套一的房子租金是800元,加上水电气要上千元,而他的月薪不到3000元。

  去年初,潘渭通过一个亲戚得知,小区附近一处空地摆放有大量集装箱,可以供人居住。他很快找到这块空地,“和老板聊过后,我发现集装箱房挺干净,住起来也方便,而且租金很便宜。”他有些动心。

  真要住进去,潘渭首先要说服女朋友。“我一边告诉她住集装箱的好处,一边也是在说服自己。”去年5月底,他和集装箱住房公司的负责人谈妥后,以每个月180元钱的价格租了一个集装箱房。第一个月为试住,房子只能在公司空地里不能搬出去,晚上禁止留宿女朋友。

  “我很清楚记得,住进来那天是周四,白天我还在正常上班。”当天下班后,潘渭叫上几个好哥们,从租住房里收拾全部家当,搬进了空地最角落的一个18平方米集装箱房。简单布置了一下,他和朋友们出去吃了一顿火锅,作为乔迁之喜。这顿饭他印象深刻:“大家都很鼓励我,但我心里还有些失落。我喝了很多酒,醉了。”回到房子里,潘渭倒头就睡。这一晚,他打着呼噜睡过去了。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