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凭个案给“90后”大学生贴标签

12.03.2014  16:43

  “目前高校的快递业务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学生把积攒一段时间的脏衣服寄回家去,家里洗完后再通过快递寄回来。”两会期间,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刘良一的爆料在网上引起了诸多讨论。消息一出,就立即有很多人出来朝“90后”大学生甚至教育制度拍砖。“90后”大学生因此被贴上了“懒惰、不自立”的标签,甚至有人称这是“升学考试制度教育的悲哀”。

  笔者在QQ群中对大连十几所高校的几十名大学生进行了询问,回答都是“不至于吧”,而且都称身边没有这样的同学,因为大学现在洗衣服很方便,即使不愿手洗,也可以花几元钱到洗衣房去洗,实在没有必要寄回家。邮寄脏衣事件之所以成为新闻,是因为这事儿稀奇,但即使有,也是非常个别的现象,并不能代表“90后”大学生的群体行为。如果大学生们因为这事儿被贴上“懒惰、不自立”的标签,实在太冤枉。

  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有贫有富,有学霸也有学渣,有自强自立者也有懒散自弃者,因为个案就给这个群体贴上标签,既失公平,也欠深思。“80后”曾被称为“垮掉的一代”,但走上社会之后,“80后”很快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身价值。如今的“90后”也同样如此。成长的社会背景不同,不同时代的人不可避免地存在明显的差异,至于能否自立,能够在未来的舞台上有所担当,自有时间来证明。(谢小芳)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