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大学逃课很正常”就太不正常了

30.06.2015  12:36

  对拿着父母的钱,雇别人替自己上课,相信望子成龙的父母看到这一幕都会心痛不已。而大学生们看起来却对这样的现象已经见怪不怪了。随着调查的深入,记者发现,因为替课的需求量大,甚至有人在高校里做起了替课中介的买卖。(6月29日央视新闻)

  不久前刚发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替考事件,如今又出了替课事件,学生们千方百计地想跨进高校的大门,又绞尽脑汁地想要逃离,着实引人深思。

  对于这起事件,不少网友表示,这种现象在大学中很正常,逃课也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而笔者认为,大学生们普遍认为“大学逃课很正常”恰恰是太不正常了。逃课还带来了“替课产业”的壮大,甚至有人在高校里做起了替课中介的买卖。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在这件事情中,一些大学生们确实应该好好反思。

  大学生走进校园,主要是学习专业方面的知识,认真听课也是学生的义务。找人替课的学生不仅没有履行义务,更是进行了一种不诚信的行为。大学生到大学里来要学习思想道德,有学生却连思想道德的课程都不见身影。这样的行为又何谈对老师的尊重、对自己的尊重?

  一些学生以课堂无聊,觉得学着没用为借口,为自己的逃课或是找人替课的行为找正当的理由,这恰恰反映了学生浮躁的态度。学生想要展示个性,也只有在打好各种基础的前提下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众多科目中,理论型的课程成了学生逃课的重灾区。但是,很多理论型的知识虽然学起来枯燥,不像一些实用性的课程让学生一下子学到实际的本领,但却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少实用型的内容也是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之上,学好了理论,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实用型的知识。再者,学生如果觉得授课方式存在问题,完全可以向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简单的逃离并不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当然,出现这种情况也不能全部怪到学生头上。任课教师也应该主动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课程的看法。而现实却是,一些教师缺少对课堂的必要管理,连人数不多的教室里也没有几个认识的学生。新闻中提到,不仅是任课老师没有认出替课的学生,连辅导员也没有。有的时候一节课上,替课者数量能达到总上课人数的10%。

  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交流以及高校缺少监管固然是重要的问题,但学生毕竟是有道德自律的主体。学习是一个人自己的事情,如果连上课都要被强迫,学生就应该好好反思,当年的自己与那么多人在高考中竞争,千辛万苦来到大学的真正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