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山里走出的医学博士:红包沉重不能收

29.11.2013  23:44

  中新网太原11月29日电 题:山西大山里走出的医学博士:红包沉重不能收

  作者 范丽芳

  出生于山西贫困山区,父亲早逝,母亲一人抚养兄弟三个,这样的成长环境让日后成为医学博士的李新华,对贫困患者的处境感同身受。“不管是土特产还是红包,都是他们辛勤换来的,太沉重了,不能收,但我还是谢谢他们。”29日,李新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述。

  大山里走出的医学博士

  1976年,李新华出生在山西省静乐县普通家庭,性格内向少与人交流,从小学习名列前茅,但同样视课本以外的书籍为珍物。当他备战高考的时候,父亲突然病倒。

  “因为学习好,父亲对我期望很高,他希望我继续读书。”李新华回忆,为了给父亲看病家里欠了外债。父亲去世后一年,李新华在身心双重压力下考入山西医科大学。

  大山里走出的孩子,更懂得家里为供他上学做出的牺牲,李新华分外珍惜学习机会。本科毕业后,他接连攻读太原市中心医院的临床硕士、第四军医大的博士。

  “2006年博士毕业时,导师希望我能留在北京,但是我对太原市中心医院比较有感情,而且硕士期间已经开始了皮肤病相关项目的实验室研究工作。”短暂的考虑后李新华回到太原市中心医院皮肤科。

  “最年轻的老专家

  在正式接触临床后,李新华对疾病有了微观认识,而他所在的科研团队意识到,皮肤科室的诊疗范围正在被重新诠释。

  “皮肤科最多的是牛皮癣、白癜风患者,为这些患者做手术,外科的大夫们往往只注重疗效而忽视美感,再后来会有人专门找来想要祛斑、去疤痕。”李新华说,人们对皮肤治疗有了更高标准的追求,“其实这些技术是有的,只是理念的改变。

  在查阅国内外文献后,李新华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率先在山西省皮肤科学界开展皮肤美容治疗及皮肤外科工作,顺应需求的新技术为李新华的门诊带来更多患者,“刚开始半天门诊20多个,后来增加到50多个。

  门诊量的增加并未减少李新华对科研精力的投入。该院科研部同事何瑞霞回忆,2005年为了做一项关于造血干细胞的研究,“因为那个实验难度大,过程复杂,李新华几乎每天吃住在实验室,饮食不规律也休息不好,后来发高烧直接住了院。

  对于这段经历,李新华不置可否,“就是对工作的热爱,想对这个领域的研究有所贡献。”而历时三年的那次实验得出的两个结论,在2009年及2010年被山西省科技厅分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也因为此次实验,市级医院的科研课题首次连续四年获得“国家自然基金”支持。

  2010年李新华担任该院科研处主任,2013年被破格评为主任医师,业界称其为“最年轻的老专家”。“所谓医学专家,不仅仅是临床经验的积累,还需有一定的学术理论研究。”李新华称,这些都得益于大学期间扎实的基础知识及常年坚持看书的习惯。2012年,他所在的皮肤科门诊量达到12万,占到该院门诊量的三分之一。

  “红包太沉重,不能拿

  谈起与病人的相处,李新华认为,医生应该站在患者的角度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出门诊时经常有外地的患者,对于需要手术的,我尽量当天做,哪怕加班,因为如果推到两天或者三天后,患者无形中产生许多食宿费用。

  医院皮肤科护士长程月爱回忆,曾经有一对阳曲县的老夫妻,慕名找李新华看病,“他们一边打听一边找,到了医院已经下班了,但是李新华听说这种情况,加班给病人看病。

  李新华生长于农村,亲身经历过困难的生活,了解农民生活的苦处,正因为此,他对病人送来的土特产、红包等一律拒绝,“很多人可能是杀猪卖羊甚至卖房借债才凑齐看病的费用。开一盒回扣药可能就是一家人一天的生活费用,而一个红包可能就是一家人一个月的花费,实在太沉重了。

  “努力成为本领域的大家”是李新华的座右铭。2013年8月底,李新华担任该院副院长,行政的工作并未改变他的初衷,“现在门诊时间少了,手术也暂停了,最近许多病人抱怨找不到我,等工作捋顺后,赶紧重回岗位。”(完)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