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大引强 促产业发展量质齐升

05.03.2017  22:08

  发展靠项目,项目靠招商。近年来,我市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牢牢抓在手上,以“大招商、大发展”为目标,主动作为、精准发力,佳音频传。去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8.9亿美元,同比增长10.4%,增速居全省第三;省外投资项目实际进资765.03亿元,同比增长13.64%,增速居全省首位。

  当前,强攻产业、决战工业的“冲锋号”已吹响。要打赢这场硬仗,招商引资是关键一步棋。南昌将继续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工作,通过压实责任、盯紧重点、灵活方法、充实力量、鲜明导向,力争到2020年,年度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到2700亿元。

   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

  高端优质项目的引入,能带动整个产业向纵深发展。记者从市投资促进局了解到,我市将突出项目建设,强化“抓项目就是抓产业、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态入库、“”态管理、“”态推进,确保每年有100个重大项目签约落户、每年有100个在建项目竣工投产、每年有100个技改项目实施推进,力争到2020年,全市重点推进的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超过500个。

  同时,我市还将实施产业链招商,依托“4+4+X”重点产业全景图,即:4个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航空装备、电子信息);4个特色优势的传统产业(食品、机电制造、材料制造、纺织服装),准确把握自身产业的强项、缺项和弱项,充分挖掘产业招商资源,包装一批重大重点项目。瞄准龙头环节、特色环节、高端环节、载体环节,紧盯世界500强、国内200强、大型央企和行业领袖企业,开展科学精准的补链招商、强链招商、以商招商,推动既有产业的“”加快串成“”、连成“”。

  要实现大目标,先得完成好一个个小目标。今年,我市将把招商引资方面的活动贯穿全年:3月底,组织全市招商引资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促进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加快落地;6月底,组织全市产业项目集中开工,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开工项目建设进度;9月底,开展产业项目“三看”活动,鼓励先进、鞭策落后,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12月底,在全市的综合“三看”活动中,突出工业项目,经开区、高新区、南昌县(小蓝经开区)工业项目占比不低于70%,进贤县、安义县、青山湖区、新建区工业项目占比不低于50%。

   做优做特招商活动

  要想把项目更好地“引进来”,就得在“走出去”上多动脑筋。去年,我市大力推动资本招商,以重点产业投资引导资金为母体,发挥杠杆作用,先后设立了洪城资本、联昌基金、南昌产业发展基金等7个子基金。据介绍,我市今年将继续打好招商组合拳,在广泛开展小分队招商、会展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商协会招商等传统方式招商的同时,创新开展资本招商和轻资产招商等新型招商,鼓励各县区、开发区、新区积极参与,联手各类金融机构设立各类产业发展基金,撬动更大规模的社会资本,积极探索股权招商、国际并购、融资租赁、境外上市等资本招商新方式。

  为做特招商活动,我市将围绕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制造、食品、金属材料、纺织服装、机电制造等重点产业,按照“客商上层次、项目上规模、产业上档次”的原则,开展各类主题招商活动。此外,我市还将充分利用赣港经贸合作活动、赣台会、世界赣商大会等重要平台,组织好各项招商活动,提升活动成效。

  “我们将积极拓展新的招商方式,利用赣商大会、同乡会等资源平台,一心一意抓招商、心无旁骛促开放,紧盯世界500强和国内200强、大型央企、行业知名企业,力争在2020年实现利用外资达到61.3亿美元,力争比2016年翻一番,年均增速达到18.93%。”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邓之武表示。

   全面深化区域合作

  融则通,合则赢。去年,我市依托“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加强了与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及其会员城市的沟通,加强了与海西经济区、泛珠三角区、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向莆铁路沿线城市的联系,深化经贸合作。截至去年底,南昌共与国内25个大、中城市缔结成为友好城市。今后,我市将持续深入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深度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着力加强与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泛珠三角省会城市等协作区的经贸合作和高层互动,更好地承接央企入赣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

  交通通达,区域合作将更加顺畅。我市将积极对接中欧国际班列,进一步打通连接长江水道和出海的通道,与国内主要城市合作开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定期航班,构建开放大通道;深化与沿线地区在旅游、文化、生态、科技、教育、卫生等领域的合作交流,积极发展友好城市关系。

  此外,我市还将加速推进南昌综保区建设,确保4月底封关运行,尽快发挥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的功能,早日成为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按照市场化、规模化、标准化、功能化要求,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全市将每年新建4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为企业提供“拎包进驻”的服务,使产业项目能第一时间落地、开工、见效。(记者 徐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