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将企业经营行为晒在阳光下

28.09.2015  10:48

  去年3月,江西与全国同步启动了商事制度改革,涵盖了注册资本、年检、住所和证照各个方面。这些改革举措,进一步放宽了企业准入关口,简化了企业登记的条件和程序,使得各类企业注册数量出现了井喷式增长。大量的新增企业,使市场活力得到释放,在稳增长、促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减少了审批环节,就不排除企业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这给监管带来新的挑战。

  从去年10月份开始,南昌市启动企业事中事后监管改革试点,最大的亮点,就是依托企业监管大数据中心,研发出“南昌市企业监管警示系统”。该系统于今年5月1日上线,是国内首个落地的跨部门监管警示平台。

  强化企业事中事后监管,是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举措,南昌市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省委书记强卫对此提出要求,希望南昌市在商事制度改革进程中能够创造出南昌模式、江西样板。

   打破信息孤岛,监管部门数据实现共享

  登录南昌市企业监管警示系统,我们会看到该系统设置了“企业信息”“守信企业”“警示企业”“消费警示”“办事指南”“政策解读”六大板块,企业分为正常、黄色警示、橙色警示、红色警示四类,这是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以颜色区分预警类别的做法。

  在警示系统,市民和企业可查询相关企业信息,发现有信息出入或消费欺诈等问题,可第一时间向南昌市企业监管警示系统对接部门举报。5月1日以来,系统的社会访问量已达130多万人次。

  9月16日,记者在南昌银行一处网点了解到,以前银行和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没有系统可靠的企业信息来源,负责中小企业授信审批的银行客户经理只能抱着一大摞材料,到各个监管部门去逐一核实,费时费力。

  5月1日后,这一现象得到彻底改变。如今,工作人员只需登录“南昌市企业监管警示系统”,随意输入市内一家企业的名字,随即,该企业的财产状态信息、政府监管信息、社会监督信息一目了然。“有了权威部门的信息,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贷款风险,还可以为企业制订详细的融资方案。”合规部业务经理肖例介绍说,目前,南昌银行总部可以提供企业负责人的欠贷、法院执行案件等相关违纪违法金融信息500份。

  商事制度改革后,南昌市企业注册数量出现井喷式增长,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南昌市新增企业数达2.058万户,同比增长59.66%。这么多企业,容易产生监管空白。想要了解企业信息,照以往的办法,只能每隔一段时间,挨个去查。如今,这个警示系统汇总了企业的基本信息以及近三年内所有的失信违法记录、投诉信息等,并标明了黄色或者红色预警,有关部门可进行针对性监管。

  之前,南昌市30多个企业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完全孤立,缺乏沟通协调。“总体来说,警示系统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打破了部门信息孤岛,实现企业信息的开放共享和企业监管的协作联动,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和政务环境。”南昌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局长徐云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