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县:大椿乡致力打造茶产业“第一车间”

14.07.2015  19:16

  5月15日至18日,第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在上海召开,来自江西、安徽、福建、贵州等省500多家茶企参展。修水县10家参展茶企获得7个金奖,其中大椿乡绿茗、大椿、新华等三个茶厂揽得5个金奖。

  大椿乡主打茶叶产品有蜜香型“宁红”和栗香型的“双井绿”。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围绕基地建设集约化,茶园管理有机化,产品销售一体化,全力打造茶叶产业化“第一车间”,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增收,实现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

  5月21日,大椿茶叶协会正式挂牌成立,成为该县首个乡镇级茶叶协会。大椿茶厂总经理吴章金说:“协会的成立,让大椿的茶农茶企有了‘娘家’,今后大椿茶企在基地建设方面会得到更具体的指导,能够及时得到准确的市场反馈信息,更能推动茶企抱团发展。”从2003年起,该乡就充分利用县整合产业发展资金和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积极引导农民开发茶园基地,建立起“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乡村干部包户抓”的责任机制,统一规划土地,对一些茶山、荒坡重新造册登记,连片开发,构建大户为主,小户为辅,上下联动的发展格局,形成了“有地皆种茶,寸土不抛荒”的发展局面。同时该乡积极鼓励干部职工以及个体户、外来投资者创办集中连片基地,培养规模加工企业,逐渐实行种植、加工、销售社会化发展。实现以市场促销售,以销售促发展,壮大茶产业的目标。截至目前,全乡共有茶叶基地189个,其中千亩茶园基地1个,500亩以上茶园基地3个。投产茶园9250亩,高山有机茶园面积1550亩。

  种好茶,除了地理条件外,还要对茶园的管理做到有机化,大椿乡所有茶企和茶农均严格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的标准进行茶园管理。在茶园管理上做到人工除草,用农家肥,推广物理防虫,使用微生物农药。茶叶协会和各茶叶合作社均制订了“三不准、二统一”的茶园管理制度,即:不准使用高农残农药,不准超量施用化肥,不准随意喷洒除草剂;统一病虫害综合防治,统一茶叶采摘时间。通过行业协会约定,该乡的茶园管理水平逐年提高,茶叶品质明显改善。近三年来,全乡生产的所有茶叶在国家级、省部级的品质安全检测中均完全达标,“霞森”牌双井绿还通过QS认证,霞森、山谷翠牙获江西省著名商标,新华茶厂产品近年荣获国家级和省级金奖10余个。

  近年来,该乡积极向上争资争项,大力扶助茶叶企业发展壮大,目前全乡茶叶加工企业9家,年加工茶叶10000担。新华茶厂已建成29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更生、担石茶厂的主体厂楼已初步完成,冰池茶厂厂房车间正在建设,且与更香茶业公司深度合作,促使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加工能力进一步提升,这些茶企有效带动全乡茶产业的发展。在做好茶叶加工的同时,大椿乡坚持“以质量赢市场,以产量获利润”的茶业经营理念,先后在县城、九江、南昌及江苏、山东、广东、上海和北京等地设立茶叶销售点,今年春茶上市价格比去年同期每市斤要高出120元左右。大椿乡人大主席、茶叶协会会长徐文进说:“今年上半年已生产成品红绿茶6000余担,产值突破4000万元。目前,全乡正通过统一茶园管理标准,壮大茶园基地,提高生产加工标准,提升茶叶品质,让大椿茶走得更远。”(来源:修水报记者 朱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