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马大“老虎”怎么审?刘铁男“过堂”隐现司法路径

26.09.2014  19:02

9月24日上午,河北省廊坊市中级法院公开审理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涉嫌受贿案,并进行微博直播。这是继薄熙来、刘志军后,第三位在十八大后公开审理的落马高官。

自十八大后,中央反腐力度不断加大,据统计,已有51名省部级以上官员落马,其中副国级以上的有3名。开庭审理的省部级高官已达8人。在庭审现场,刘铁男表示为了戴罪立功,在纪委立案审查的时候,写了如何反腐的建议材料,也将反腐问题再次推向公众关注焦点。而已落马的官员进入司法程序后,又将走出怎样的司法路径?在当前的政治语境下,落马高官公开庭审引发公众期待。

落马高官过堂 公开庭审现“隐规则

从公开庭审田学仁、王素毅、黄胜、李达球到刘志军、薄熙来、童名谦、刘铁男,梳理已有的8名高官庭审过程。有媒体评论称,对政治上有重大影响力的落马高官开庭审判,过程是否公开、透明,成了检验反腐是否拥有自信的一大标志。

高官贪腐案件异地审理已逐渐成为司法惯例。《北京青年报》日前刊发了《中央惩处落马省部级官员流程解析 异地审理渐成惯例》一文,文章指出,多起贪腐高官案件经依法指定管辖跨省异地审理已经成为司法惯例。

重庆原市委书记薄熙来在济南受审、上海原市委书记陈良宇在天津受审、贵州省原政协主席黄瑶在四川受审……从近年来的司法实践中可以看到,省部级高官腐败大多进行跨省异地审理,厅局级干部腐败案件大多进行省内异地审理。

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教授任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高官职务犯罪案件异地审理已经成为一种司法惯例。异地审理可以防止官员利用在其任职地区的权力影响案件的侦查和审判、妨碍审判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庭审微博直播是对“司法神秘主义”的摒弃。目前,作为司法公开的一项重要举措,庭审直播正逐步向各级人民法院推开。许多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改革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但完善相关制度、推进司法公开仍有一些问题需要理顺。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官方审判落马高官的信息发布与传播,经历了几次媒体形式上的变化。有评论称,对于普通人来说,围观高官审判,是在日常颇显单调的政治生活中难得体验存在感的一件事情,从古代的观刑,到现代的微博直播,围观的含义也从单纯的在场观看,变成了信息传播中的互动。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求是》杂志上提出:“推进司法公开,是促进司法公正的有力举措。不仅要敞开法庭大门,还要创造和利用好多元的司法公开载体;不仅要公开庭审过程和结果,还要公开裁判依据和理由;不仅要公开案件审理,还要公开人民法院的其他审务工作。

不戴手铐、不剃头、便装出庭符合“无罪推定”原则。在已公开的视频资料中,省部级以上贪官出庭受审时,基本都着便装。这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算“优待”。在最高法2009年颁布的《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刑事警务保障规则》中,明确规定在法庭审判活动中,应当为被告人解除戒具。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周光权接受采访时表示,被告人出庭时穿何种服装,并无明文规定。依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因此,依据无罪推定原则,被告人受审时的着装,可以由自己自由选择,此举符合无罪推定的要求。

处理落马高官 反腐由“治标”到“治本

根据公开资料统计,51名落马高级官员中,目前只有韩先聪、周永康、白云、白恩培、任润厚、潘逸阳6人在被宣布调查后,没有发布进一步的处理动态,其余45人官方均已对外公布了案件的进展情况。

而对于这些落马官员的处理进程,大部分都经过党内处理和司法程序“两个大阶段”,细分又有五个小阶段。官方媒体总结称,这五个小阶段分别是:先予以免职处理;纪委侦查完结之后,报请中央予以党内处分;如果涉及违法行为,则移交司法机关处理;随后进入司法程序,检察机关依法予以立案侦查,侦查完成之后,予以起诉;法院依法判决。

那么,究竟哪些案件可以公开审理?按照中国法律规定,除了涉及国家机密,未成年人隐私,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的案件都可以公开审理。在对案件的公开报道中,只要呈现“开庭审理”四个字的,通常意味着就是公开审理。而对落马高官的审判公开与否,也同样遵循这一原则。另外,由于本身的特殊性,在军事法院对于军队落马高官的审判过程中,不管是否涉及国家机密,一般不予公开。

【1】 【2】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