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创新,提升文化软实力(图)

15.11.2015  13:33

  虽是初冬时节,但江西演艺市场红火不减。这边,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冰山上的来客》让观众重温记忆;那边,杂技剧《我们的生活比蜜甜》走出国门,在俄罗斯巡演。

11月13日,在乐平市塔前镇塔前村古戏台前,四面八方赶来的村民正在津津有味地欣赏古装大戏。 特约通讯员 朱定文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文化工作始终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讲好江西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国精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在创新发展理念中,又提出加大文化创新力度。我省文化专家表示,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的基础。可以预见,“创新”将成为“十三五”江西文化的主基调。

  ——设施一新,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近年来,全省公共文化设施基本覆盖全省城乡,初步建成网络。全省超过65%的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设施达到国家二级馆以上标准。到2020年,力争省、市、县、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市、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均达国家二级以上硬件标准,超过100TB的数字文化资源延伸到县级图书馆。实现农村电影公益放映“从室外到室内”转变。推进“三网融合”,促进高清电视、互动电视、交互式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业务发展;积极对接“互联网+”行动计划,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线上预约、线下免费配送、定点按需服务,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率。

  ——精益求精,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数据显示,“十二五”时期,我省有60余部作品(或个人)荣获中国文华奖、中国戏剧梅花奖等。接下来,我省将创设江西艺术基金、江西戏曲振兴基金,创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生产的宽松环境和基础条件,以文艺繁荣工程、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影视精品工程等为“孵化平台”,推出一批精品力作。

  ——留住乡愁,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11月以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让世界的目光聚焦江西,深度审视这片底蕴深厚、文化璀璨的土地。“十三五”期间,我省将支持戏曲传承发展工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戏曲剧种普查,建立地方戏曲数据库和信息共享交流网络平台,为老剧目音像配唱、修缮保护古戏台。规划实施江西省、市、县(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江西省、市、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馆基础设施建设。对御窑厂窑址、筑卫城遗址、吴城遗址等进行保护与展示。实施“文化记忆工程”,对浮梁县瑶里镇、龙虎山上清镇等历史文化名镇和传统村落进行整体保护,深入挖掘内涵,更好留住乡愁。

  ——走出去,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今年的米兰世博会,江西借助这个大舞台,向世界传扬江西故事。这只是江西文化大胆走出去,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一个缩影。我省还将整合多方资源,用好国家对外文化平台,积极参与国家层面的中国文化年、欢乐春节等品牌文化活动,进一步推动江西文化“走出去”。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文化交流合作机制,互办文化艺术节,实现文化贸易持续增长。把景德镇陶瓷文化、江西“非遗”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主打品牌,搞好“景德镇陶瓷文化国际巡展”“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巡展”,打造深刻反映江西历史文化和发展风貌的舞台艺术精品,早日在国际舞台上亮相。

  江西日报记者郁鑫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