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讨论】来自学校统战代表的声音
本网讯(记者易有斌)12月1日上午,学校改革与发展统一战线“教育教学改革思想大讨论”专题恳谈会在办公楼第四会议室召开。校党委副书记徐求真、副校长朱友林与会并讲话。来自学校各民主党派和统战性社团的30余名教师和校党委统战部、教务处、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共话教书育人心声,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出谋划策。现将其中8位代表的发言整理摘要如下:
民革南昌大学委员会副主委,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傅春
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有效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内部协同是指学校内部办学系统各类要素的协调机制,比如坚持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坚持科学研究与教学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外部协同的主要形式则是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特别是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产业、地方政府进行深度融合,着重探索建立“开放、集成、高效”的外部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与模式,使应用型人才培养充满生机与活力,从而真正办出特色和水平。
民盟南昌大学委员会盟员,科学技术学院教师 魏永健
无论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还是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公民,发挥多学科优势,通过通识课及跨专业教育,培养视野宽阔的创新型人才,都是一条值得采取的措施。
民进南昌大学委员会会员,食品工程研究所副教授 张锦胜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占领文化思想阵地。建议学校在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问题上可以开展一些活动,比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使之成为学生大学四年的一个必修课,成为具有南昌大学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形成惯例和品牌,在全国独树一帜,扩大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
农工党南昌大学委员会副主委,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文师华
教学是一门艺术,三尺讲台是教师挥洒才情、展现人格魅力的舞台。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技能,而且在于感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规定的教学内容之外,还能得到深刻的思想启迪和高雅的艺术享受。
农工党南昌大学委员会党员,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 邹锦良
学校自2015年暑期开始全面实施“第三学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实验室,迈出家庭、融入社会,充分锻炼和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深入了解国情省情,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实现个性化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九三学社南昌大学委员会社员,校督导办 周天瑞教授
高校培养的学生是否能进行创新活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知识的“宽”和“新”,以及是否具有超越原有专业范围和进入交叉学科的能力。学校要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顺应这种需要,加强通识教育和实践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九三学社南昌大学委员会社员,体育与教育学院教育系教师 彭静雯
建议:一是课程体系设计上当务之急是要会“做减法”,要在学科课程深度整合的基础上,自然形成课程门类和学时数上的减少,而非盲目粗暴地随意压缩;二是教师评价体系有待系统研究,做出整体改革调整;三是一个有活力的大学制度应该是对具备改革热情的人有足够的包容度。四是考虑从“权力型组织”向“能力型组织”建设的转型。
南昌大学留学人员联谊会会员,人文学院中文系教师 李占炳
学校可以为语言学专业提供一些合作平台,比如可以与计算机系联合培养从事中文信息处理的研究生,与医学部联合培养从事言语矫正师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还可以与心理学系联合培养从事心理语言学研究的硕士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