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大院子弟文革时风光无限 恢复高考后败退

26.02.2014  17:49

  核心提示:自从1977年高考恢复,文革时风光无限的北京复兴路便归于沉寂,泯然众人。当年扬名立万的军队大院子弟,在高考这场新的战役中节节败退,失去了半壁江山。

  本文选自《中国新闻周刊》,作者:滑璇,原题为《王朔:离开大院的日子

  像往年一样,周大伟在2014年春节将近时,候鸟一般从美国加州飞回北京。他下意识地想去看一看《私人订制》,却发现几家影院都已下线。与葛优、冯小刚相比,他更关心王朔。网上如潮的恶评,并不影响他对电影的期待。

  37年前,周大伟和王朔分别从北京31中、北京44中毕业,成为北海舰队的新兵。二人中,一个来自三里河附近的一机部汽车局大院,出身知识分子家庭;一个成长于复兴路西头的解放军政治学院大院,是典型的部队子弟。

  虽然家庭背景不同,但同在北京城,经历的事儿大同小异。周大伟认为,那个年代违背了当时流行的哲学理念,无论个体如何努力,也无法获得正常的成长机遇,“外因成了决定因素,内因成了变化条件”。用王朔的话总结,则是“身体发育时适逢三年自然灾害,受教育时赶上文化大革命,所谓全面营养不良,身无一技之长”。

  好在扭曲的年代终于结束。一些人揪着头发把自己从原来的轨道上硬生生拉扯出来,而那些从没被扯疼过的人,很多就像被温水慢慢煮熟的青蛙,还没回过神儿来,便已经失去了在新时代抗争的能力和勇气。

  周大伟和王朔经历了不同的人生拐点,却都属于前者。他们都与绝大多数当年的战友失去了联系,但两人之间仍时断时续地保持着电话联络,偶尔还会在北京城里一起坐坐。

  军营岁月

  有时,人生如同海上行舟,有人扬起风帆,有人随波逐流,有人原地打转。起落沉浮,身不由己。

  距离青岛数十华里的即墨(现属青岛市管辖),有一个叫南泉的海军训练基地。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海军新兵被送到此地。经过近一年的新兵训练和专业技术训练后,再被派往北海舰队的水面舰艇上服役。


  1977年1月初的一个下午,120名来自北京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来到这里。这些年轻人身穿藏蓝色的冬季海军服,满脸兴奋。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几乎所有人都认可当兵才是应届高中生的最好选择,不仅可以逃过上山下乡,复员后还能返回原籍。周大伟和王朔也在这趟列车上,尽管互不相识,但身为海军的幸运与自豪并无二致。

  在新兵连,王朔因为过人的“神侃”天赋远近闻名。一个星期天的下午,他受邀到周大伟所在的班级表演。那天,王朔给周大伟的第一印象是“极为清纯的脸”,“皮肤细嫩红润,表情腼腆乖巧,但一笑又好像一脸的坏水儿被拧出来了”。当天,来自大院的王朔满口名人趣事、军事典故,其间还不乏男女荷尔蒙之类的医学名词,几乎把周大伟和战友们“侃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