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山下"抗战世家":革命母亲乔培玲毁家纾难

14.11.2015  10:10
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司令部纪念馆正门。 (代睿 摄) - 上饶之窗
来源: www.srzc.com

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司令部纪念馆正门。  (代睿  摄)

人民网包头11月13日电(周鹏 代睿 于红林 倪运运)11月10日至13日,由中央网信办、中央党史研究室指导,人民网联合8省区市共同主办的“寻找历史记忆 缅怀抗战英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第七站走进内蒙古。活动第三日,采访团深入包头市辖区内的大青山深处,约1小时车程后抵达了八路军大 青山支队司令部纪念馆。

一座四方的小院,面积不大,却承载了整个大青山的抗日战争历史。1938年8月底,八路军组建了由时任120师358旅政委李井泉任支队长兼政委、358旅参谋长姚喆任支队参谋长、彭德大任政治部主任的大青山支队。9月下旬在巴总窑村(魏家大院)设司令部。

纪念馆是仿照旧址原样复原的,布局肃穆,由六个展厅组成,主要以文字、影像资料、图片和实物的形式展出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在东起集宁灰腾梁,西到包头、固 阳,北起达茂、四子王旗,南到黄河长城的广大区域艰苦、曲折的战斗历程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而每个展厅都展示有许多历史珍贵图片,让我们能够直观感受到 抗战的艰难,以及先辈的付出。在这一幅幅图片当中,有一位特殊的英雄,她没有打过仗,没有扛过枪,但她却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她就是乔培玲。乔培 玲,土右旗人,抗日英雄王经雨的母亲。她全力支持儿子抗日,为地下党员掩护警戒,成为秘密交通员。游击队建立后,毁家纾难,携子女孙辈上大青山,承担后 勤、护理等工作。“王老太太是小脚老太太(裹过脚),姚喆司令员派出了战士抬她上山,但她坚持用两个膝盖爬行,跟着部队上了山”,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副 主任姜爱军动情地给记者讲述。

在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司令部纪念馆外,沿着馆旁的一条土坡向上,有间残破不堪的旧屋便是巴总窑子李井泉司令部旧址。旧屋的门框和窗棱有着不少弹痕,那时的枪林弹雨仿佛历历在目。姜爱军主任说:“现在旧址这里只剩这一间屋了,如果不好好保护,恐怕就什么都留不下了”。

在大青山的土地上,不光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战士,同样还有一群人也值得我们歌颂,他们就是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百姓们,如果没有大青山老百姓对八路军战士们物资的支持、情报的传递,抗日战争必定会更加艰难。

80岁的任小智是包头市土右旗美岱召镇瓦窑村人,任小智家祖祖辈辈制盐,靠卖盐、种地为生。当时,日军对山里的游击队实行全面封锁,游击队的食物十分匮 乏。大人们不敢上山,任小智就担负起上山送盐的任务。他和家人把山里晾晒的盐运到山下卖,并以此为掩护,为游击队搜集山下日军的情报。“我那时候就是个 8、9岁的娃娃,大人不敢动,只有娃娃才行。打游击没吃的,战士们都饿得不行,我就给他们送盐”,任小智这样告诉记者,“我从小在山里长大,对大山很熟 悉,我就给八路军传信儿”。当记者问到现在的生活时,任小智笑着对记者说:“共产党对人民是最好的,我们老俩口现在有低保,有国家照顾,生活特别好,家里 还有土地,生活条件基本是吃啥有啥。”

作为支前模范,任小智受邀在今年9月到北京观看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谈到感受,他给出了也许是在大青山参与抗战的人才有的答案,“咱国家现在有那么多种武器,哪像以前,什么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