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地图PK谷歌地图 未来将以“北斗”替代GPS

10.11.2014  16:21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2004年,美国谷歌公司开始做Google地图。此后的整整20年里,美国和谷歌掌控着全球的时间和定位。2011年1月,我国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并在近年来逐渐从官用转向民用。这个平台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天地图”。请听中央台记者对话天地图负责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总工程师李志刚:

  天地图,学名为“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在民间也有中国版“谷歌地图”的称号。不过因为它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一手创建,也被业内认为是“国家队型选手”。

  如今打开天地图主页,你会看到一个有点眼熟的界面,上端是路线搜索,右侧是实时地图,而左侧是生活服务类信息。于是,面对记者,天地图负责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总工程师李志刚必须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就是:

  记者:如果我是一个用谷歌已经用的很习惯的人,您怎么说服我用天地图呢?

  李志刚:应该说在全球的数据上,我们和它还有很大差距。但在中国的数据上,比如说地名地址,我要到哪聚会,我要到哪shopping。这种信息点,我们天地图上有2000万个。这个是任何网站做不到的。

  记者:它有多少个呢?

  李志刚:我没有详细统计。可能不到我们的一半,它可能有几百万个就不错了。

  2011年1月18号,天地图正式上线,晚于谷歌地图整整7年。在缩小差距的过程中,网络带宽不够、服务器不够、数据不够,技术上的步步紧追,终于实现了如今2014版天地图软件云计算、硬件国产化的水平,也完成了主节点和全国所有省份、将近200个城市“一张网、一个图”的建设。

  记者:天地图有三个版本,大家能看到的是公众版。另外两个版本可以提供什么服务呢?

  李志刚:公众版这里主要是从影像的分辨率上、位置精度上的一些区别;政务版主要是应急这一块,因为应急不是一个部委的事,整合各部委相关资源配备,都要在一个专网上运行。

  记者:还有一个涉密版?

  李志刚:对。

  目前,基于天地图,水利部完成了水利普查信息管理;国家安监总局建立了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教育部设立全国中小学校舍管理系统;而广电总局则实现了影视制作机构统计信息实时跟踪和全过程可视化管理。民政部的自然灾害信息、证监会集成机构信息、国土部的不动产登记,种种政府服务,都得以促进和完善。李志刚告诉记者,天地图即将介入国务院应急办,为国家应急指挥平台提供地理信息的支撑。

  记者:现在有没有计算,天地图大概有多少人次使用?

  李志刚:十亿多人次。

  当谷歌地图出现并震惊全球后,不少国家都出现了自己的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我们近年来为何要着力推进天地图的使用?未来它又将如何发展?

  记者:有一个现成的谷歌地图可以用,我们为什么还必须要有一个自己的地图呢?

  李志刚:斯诺登事件大家都知道。它告诉大家国外的网站是搜集个人、政府重要信息的工具。地理信息和位置相关,它就有战略意义,有安全保密的问题。如果我们的服务、我们的系统、我们的研发是基于国外网站的话,是别人收集你的情报重要的渠道。只有建立自己的网站,才能保证国家安全。

  2011年,天地图上线四个月后,李克强总理在考察后说,天地图既是政府服务的公益性平台、产业发展的基础平台,又是方便群众的服务平台和国家安全的保障平台。

  如今在天地图上,你既可以准确地看到,我国对南海诸岛、藏南地区、钓鱼岛、黄岩岛等区域的领土主张,也可以实现对全国3A级以上旅游景点的定位,未来也将看到全国个城市的房产评估数据和享受估值服务。而利用我国自主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而非美国GPS导航,是天地图未来的方向。

  记者:对于天地图来说目前主要依靠GPS还是北斗呢?

  李志刚:我们所有技术全在用。有北斗的技术,也有GPS的技术。

  记者:有没有一天,天地图只用北斗的技术?

  李志刚:这一块,北斗如果能把全球覆盖给做起来,我们完全可以用北斗。包括我们国家的基准现在是建立在GPS之上的。下一步肯定要以北斗来替代。

  记者:下一步是什么时候呢?

  李志刚:“十三五”吧。

  用天地图的三年时光,赶超谷歌地图商业化的20年,或许并不现实。但在全球的时间和方位一家独大的今天,中国自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出现,一定是个必然。用李志刚的话说,天地图正在经历从丑小鸭向白天鹅的蜕变。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