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天线年会 华东交大让师生走上国际高端会议

19.10.2015  18:07
    “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当前和以后一段时期科技战线的主旋律”、“如何适应新形势,形成服务项目,使我们的工作在科技发展和国防建设的沃土之中开花、结硕果。”“天线系统在装备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为关键设备,天线的性能直接影响装备的战术、技术状态和可靠性。”10月19日,由中国电子学会天线分会和华东交通大学联合承办的2015年全国天线年会在昌召开。那么问题来了,全国天线年会是什么?天线年会都讲了啥?     18日晚,江西省副省长谢茹来到会场看望与会专家。华东交通大学党委书记万明看望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鲸等与会专家。     19日开幕式上,华东交通大学校长雷晓燕,大会主席、电子科技大学原副校长聂在平,大会执行主席、华东交大副校长刘海文,中国电子学会天线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电科集团第39所原所长孙东森,江西省政协副主席、省科协主席李华栋分别致辞。      揭秘一场会议:不只是高大上
  两年一次的全国天线年会是天线行业的专业学术会议。邀请了众多领域界的专家学者,同时还有学生代表参与交流。随着国防装备的高速发展,5G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等发展背景下,全国天线年会就是一个提供交流、切磋和互动的平台,集中本领域科技力量,攻克在理论研究、技术研究、设备研发和市场竞争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来决策技术发展和研究方向。
  此次会议主要是展示、检阅近年来天线专业理论研究、技术创新的成果以及相互交流,增进友谊,为开展更深度以及更广泛的合作创造条件。     本届全国天线年会特邀参会院士3人;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0人;国家基金委“杰青”获得者12人。大会共收到投稿论文497篇,会议最终录用论文465篇,内容涉及天线理论、微带天线与印刷天线、自适应阵列天线和智能天线、可重构天线相控阵天线、多频段天线、宽带和超宽带天线、波束形成与波束赋形、频率选择表面、计算电磁学、电磁散射、逆散射与成像等32个类别,集中反映了我国天线领域的研究方向与发展现状。        窥见一所高校:实力让机会“青睐     “我们在山水间等你”、“美在交大”在开幕式前,字幕的显示、画面的滚动,LED屏幕上播放的航拍交大风景宣传片吸引了与会人员的关注。在这样的一个国际性学术会议上有一个学校的身影——华东交通大学。     而在刚结束的第九届海峡两岸会议上,让很多人印象深刻的也是华东交通大学,在接连的几天里,华东交大“马不停蹄”地承办了两场国际性的学术会议。这是毋庸置疑的学校办学实力造就了机会的“青睐”。     华东交通大学作为一所以交通为特色、轨道为核心、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是该重点建设的第一层次学科,处于该校学科宝塔的“塔尖”地位。学校的重视和支持,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科团队与学子。     该校以刘海文教授领衔的学科团队,在微波电路和天线研究方面处于国内优势地位,先后入选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和优势科研团队,为江西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会议征文、审稿、文集出版、会议赞助……为会议的顺利召开,华东交大与其他承办、协办单位一起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细致的工作为会议召开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受到大家的肯定。        影射一个学院:“卓越”培养模式让学子更优秀     “您好,麻烦在这里签到。”一个微笑的服务,一个热情的招呼,接过与会人员的行李,华东交大信息学院的20余名学子与老师身着统一的蓝色服装,在会场入场前提供贴心服务,成为大会场上一道靓丽风景。     华东交通大学通信工程“卓越”班亮出“新招”,创新“卓越”培养模式,让培养出来的学子更优秀。     针对师资方式等问题的“创新”,信息学院以“导师指导”和“校企合作”为抓手,打出‘组合拳’,成立了由院长及教学副院长担任正副组长的卓越工作领导小组,为“卓越”班配备了负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及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辅导员和负责学生学习、实践训练的专业导师各一名,还配备了优质的师资力量、功能完备的专业实验室、独特的课程安排、小班教学、创新的“校企合作”、“3+1”的培养模式,力图实现“一对一指导”。     务实重践,创新驱动,项目组团,以赛促学是“卓越班”的又一“杀手锏”。“我们除了在校内对学生们进行指导外,还鼓励“卓越班”同学们积极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或科学研究,引领她们一步步‘走出’学校,走向国家级水平舞台,拥有不一样的视野与卓越能力。”专业导师黄德昌老师说道。     据了解,华东交大通信工程自2012年9月成立以来,“卓越班”先后荣获“全省五四红旗团支部”“全省雷锋班”两项省级集体荣誉;“全校先进班集体”等4项校级集体荣誉;83人次获省级及以上科技竞赛奖励和项目立项,其中28人次获国家级立项、竞赛表彰;获校级各类奖励122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