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尼克号”? 一场“纯爱”引发的海难

04.08.2015  13:02
原标题:“太平尼克号”? 一场“纯爱”引发的海难

太平轮(上)》末尾,雷将军黄晓明从战壕里直起身,踉跄走向作战指挥室:“我还忘了一样东西没拿回来。”轰的一声,他本人和他的结婚照一起消散在浓烟之中。

熟悉吴宇森作品的观众,可能会联想到小马哥在《英雄本色》里令人热血热泪齐喷的台词:“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拿回来!”从周润发到黄晓明,动作变慢,口气变软,好像呼应着吴导这些年银幕风格的走势。《太平轮》分了上下部,上部放完,观众恍然大悟——原来这才是主角们的集合号令,恋爱谈了半天,轮船嘛,仅仅露了个船头。

不过,倘若纯粹秉持着看中国版《泰坦尼克号》的心情去看《太平轮》,实在是冤枉了吴宇森。显然,导演对这一真实发生的海难事件寄寓了极大的期望和野心,概括地说来,“翻船”在影片中实际上构成了对上世纪40年代末国民党当局的整体性政治隐喻。在多条叙事线索的展开中,可以明确看见吴宇森对于时代环境和政治活动的关切:国共战争、通货膨胀等等,无不收入眼底,随着主人公们奔波的脚步,在镜头中,时远时近地流露出来。正因为这一点,我对导演抱有相当程度的敬意——除了画面质量保持良好之外,吴宇森还充分自证了,在大多数华语导演都恨不得能简则简的当下,他对于处理复杂事物仍然有兴趣。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太平轮(上)》无论叙事还是人物塑造,都显得教条、仓促和不自然,我还是决心要去看下集,虽然正如眼前的现实昭告的,这仍旧是一场落空了的实验。到了下部,恋爱还在继续谈。电影有一半时间在做前情回顾,以拍悬疑片的态度,公布了许多上部没播的爱情细节。第二个小时才上船,无意外、无惊喜,男人多半死了,女人活了一些,大家上了岸,彼此点头认同“家才最重要”“有女人的地方,才有家”,开始新生活。

吴宇森最辉煌的电影成就,在于“英雄美人”,想想周润发的白围巾和钟楚红的脸,用浪漫黑帮武装的青春片,简直升华了一代人的荷尔蒙。可是,他被看出疲软,也是因为这一主题出卖了他——《赤壁》里,“英雄”和“美人”不约而同变得奶声奶气,周瑜跟诸葛亮温柔对视,小乔娇声唤“萌萌站起来”,我们记忆犹新。《太平轮》的失败,大抵也要归结到为历史叙事站台的英雄美人的孱弱上。电影里的两双璧人——黄晓明和宋慧乔,金城武和长泽雅美,但凡两两出现,说出来的话,小白兔般紧贴“纯爱”标签,叫人哭笑不得,头皮发紧。相比之下,倒是章子怡和佟大为这一对误打误撞的落难拍档,因为没有一开始就谈情说爱,反而让人稍微松口气。

金城武和长泽雅美的爱情,依靠的基本是大量向岩井俊二致敬般的镜头:草地,夕阳,甚至草地里的钢琴,极尽唯美,彷佛正片里硬生生插播的MTV。不过好歹这条线在影片里属于虚写,对话也不多;难防的,是首席情侣黄晓明和宋慧乔。就导演的个人谱系来讲,按照人物类型分,黄晓明顶替的是周润发(除了个性上略有可比性之外,毕竟雷将军和小马哥残疾的部位也一样),可是,自始至终,黄晓明饰演的军中将领,一直处于硬拗造型的滑稽状态下。他一倜傥,观众就笑场。影片力图表现出一位将军和一位名媛的乱世爱情,却意外让他们成为童话故事中的花瓶。更麻烦的是这段爱情散发的山寨气息——黄晓明和宋慧乔相遇的开场,明显参考了《乱世佳人》里白瑞德和郝思嘉的首次相见:场景、对白,无不相似。这种照本宣科式的取经法,如果导演是个新手,还可以理解,发生在曾经对“英雄美人”拿捏得炉火纯青的吴宇森身上,就说不过去了。

是的,“山寨”,如果用这个词来形容《太平轮》的主角和他们的历史背景之间的关系,好像也很合适。

电影内部存在巨大的离间:一方面,导演吴宇森显然是花了气力经营出上世纪40年代末的整体氛围,大量群众演员,街头巷尾,战场的硝烟,无不为了召唤时代而设;可另一方面,理应化身历史缩影的主角们,却仿佛穿越而来,肩负着“只关风月”的广告任务,硬生生植入进一个大时代。那个时代,苦难无数、牺牲无数、斗争无数,但最终,导演却刻意选择让一群从意识形态经历中抽离的人站在历史舞台的最前方。对时代的呼唤声,被“爱的手势”掐断。赢了爱情,坑了英雄。

(罗萌 作者系上海交大人文学院博士后)